丹水滋润 万众开颜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一周年回眸

18.12.2015  08:05

  “上善若水”,古老中原与一条新水脉的深情相拥,为这句话做出了最生动的注解。

  2014年12月15日,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清清丹江水流向千家万户。截至今年12月15日,润泽中原的丹江水已达8.83亿立方米,有效破解了我省水资源短缺困局,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看水质:净水器具下岗了

  用上了丹江水后,郑州市大岗刘办事处家属院居民栾静感觉自己的幸福指数又提升了。

  “喝了几十年黄河水,口感差,水垢多。”栾静直言。栾静家人爱喝茶,过去家里泡茶全买桶装水。

  “丹江水口感真不错,现在俺家终于告别了桶装水。”栾静说。

  在许昌市民胡甲付家的厨房里,记者看到两个水龙头,一个是普通的自来水龙头,还有个净水器专用的水龙头。“丹江水‘上岗’后,这个净水器已经‘下岗’了。”胡甲付说。

  和胡甲付同一个小区的陈爱萍家,连鱼儿也受到了丹江水的滋润。她家养的热带鱼对水质要求高,过去只敢用桶装水养鱼,换次水就要一二百元。用上了丹江水后,自来水直接灌进鱼缸就行。

  对比水质差别,业内人士更理性。郑州市柿园水厂负责人给出了一堆数字,如黄河水浊度为10,丹江水仅为2。记者从许昌市南水北调办了解到,原来许昌用的是北汝河水,属Ⅲ类水,而丹江水则是II类水。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南直管局提供的数据则显示,丹江水水质不仅长期稳定保持在II类标准,而且许多指标已达到Ⅰ类标准。

  目前,丹江水惠及京津冀豫四省市3800万人,其中我省1400万人受益。

  看水量:城镇底气更足了

  夏季用水高峰期半夜起来接水,是郑州市紫荆苑小区陈凤英老人多年的烦心事。今年,陈凤英终于告别了这个“老黄历”。

  我省人均水资源量约400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属于严重缺水省份,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瓶颈。郑州缺水情况尤甚,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0。

  去年通水以来,已有2亿多立方米丹江水汩汩流入郑州,干渴的大都市畅饮甘露。记者从郑州自来水控股有限公司了解到,陈凤英老人是全市用水状况变化的缩影,今年夏季用水高峰期接到的投诉明显下降。

  去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后,我省切实加强运行管理,推进受水水厂建设,供水范围和供水量不断扩大。截至12月15日,全省引入丹江水已达8.83亿立方米,相当于增加8座大型水库,供水目标目前已涵盖南阳、漯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9个省辖市及邓州市。

  平顶山市去年遭遇严重旱情,市区的唯一水源地——白龟山水库无水可供,百万人口陷入断水危机,尚未通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紧急驰援平顶山。如今,丹江水源源不断而来,让平顶山市彻底摆脱了缺水阴影。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连通了四大流域,且年均可为河南供水37.7亿立方米,我省因此具备了跨流域调水的有利条件。

  今年11月,全国首宗跨流域调水交易在我省诞生,大量的水资源将由平顶山卖给新密市,新密市极度缺水的局面终获破解。

  看生态:地下水位回升了

  去年我省遭遇严重夏旱,高峰期与上年同期相比,平原地区地下水水位平均下降2.1米。

  为维系经济社会发展,多年来,我省不得不超采地下水,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超采量为5.73亿立方米,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地下水漏斗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通水,为各受水区压采地下水提供了条件,到2020年全省将减少开采地下水2.7亿立方米。

  一年来,丹江水为地下水“减负”已初见成效,邓州市、新野县、漯河市市区、舞阳县、临颍县、郏县、襄城县、长葛市、新郑市、航空港区、修武县、新乡市市区、获嘉县、淇县14座城镇地下水水源得到涵养,地下水水位已实现不同程度提升,生态效益凸显。

  随着丹江水浩浩北送,不仅地下水获得“减负”,过去各地被挤占的工农业、生态用水也成功“减负”,南来之水为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丹江水来了,许昌市原来的饮用水被置换出来,用于生态修复、水系连通和农业灌溉。一直为水所困的许昌终于可以一展拳脚,大做水文章,实施了水系连通工程、水生态文明建设。如今,别号“莲城”的许昌终于名副其实,河畅湖清。

  “一河南北通,送水到北京,沿途皆受益,万代千秋功。”采访中,郑州市民张国林动情地吟诵了他为南水北调作的一首诗。

  通水元年,记者沿干渠一路行来,这条蓝色生命线激荡出种种让人欣喜的变化,在中原大地勾勒着人水和谐的美景,像张国林这样的百姓心声也时时在耳边响起。

  “今后将全力以赴做好运行管理,强化水质保护工作,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为我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做出更大贡献。”通水元年展望未来,省南水北调办主任刘正才话语铿锵。(记者 张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