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大交通构筑大枢纽促进大发展”之综述篇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客观规律就像大江东去不可抗拒。 俯瞰大中原,细数水陆空。从郑州出发,走向中国四面八方,几乎有着同等的时间和距离。就如河南人的口头禅“中”一样,“中国之中”的地缘优势,是上天给予河南的核心优势。 新近传来的上半年数据振奋人心: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127.12%,增速继续保持全国大型机场第一位;中欧班列(郑州至汉堡)的班列班数、货重、货值均位列全国第一……从通道,到枢纽,河南正朝着努力打造“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目标全力奋进。建设大交通、打造大枢纽、培育大物流、实现大发展,立足于新时期下的新思路,让核心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交通地位决定发展进程 作为郑州机场客货公司的“资深”搬运工,50多岁的王玉生亲身经历了机场的年货运量在30年间增长了100多倍,也见证了郑州航空港从一片沙岗和枣园蜕变为如今拥有50万人口的航空都市。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把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军、主力军。 在每一个发展的关键期,历届河南省委、省政府都牢牢坚持一个重大决策不动摇: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区位优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削弱,只能增强。 1997年,从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李长春为郑州机场高速收费站挥毫书写“中州第一门”起,高速公路建设就成为我省全力推进的重点工作。 21世纪初,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李克强提出,构建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加快推进高速铁路建设,把全省的中心城市纳入“一小时交通圈”。 2008年,入豫履新的郭庚茂第一次调研就来到了郑州机场。在详细了解了郑州航空港枢纽规划之后,他做出了一个清醒冷静的判断:“这个事一定要当‘一号工程’来做,河南的将来要靠机场。”交通是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作为有1亿人口、有巨大市场需求的内陆大省,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在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2013年,省长谢伏瞻到任河南的第二天便登上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向全球推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省委省政府明确了“利用五年时间,奠定现代物流业在全国的中心地位,初步形成物流大省框架”的发展目标。 八千里路云和月,跃马关山竞风流。 看铁路——国家铁路发展战略的每一次跨越,河南从不缺席。在中国铁路交通版图上,郑州拥有着很多“独一无二”的头衔:全国特等客运站、亚洲最大的货运编组站、中国最大的零担货运中转站、全国路网“十字”中心……2011年以来,随着郑西、京广高铁的相继开通,郑徐、郑万、郑合等高铁项目紧随其后,纷纷上马建设,“米”字形高铁网络呼之欲出。郑州铁路交通枢纽的地位不可替代。 说公路——昔日,车行中原路漫漫;今朝,一日千里并非难。亘贯中原,纵横交错,历经多年建设,我省2007年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2012年年底所有县(市)实现20分钟上高速;2013年年底完成高速公路建设5859公里,通车里程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修建农村公路22万公里,24.9万公里的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第二……一条条致富路、发展路,铺就了中原百姓走向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望苍穹——内陆城市想要开放,必须向天空要资源。2013年3月7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成为我国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16家航空货运公司、28条全货机航线、40家国际国内物流企业,绘就了郑州机场覆盖全国、连接欧美的货运航线网络;以富士康为“领头雁”的电子信息业产值超过1600亿元;在首批5个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中,郑州进出口额排名第一……一年时间,为“买全球卖全球”的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如今,全新的大交通格局下,一条条高速铁路、空中航线和一条条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犹如活力四射的“生命线”,贯通着全国动脉,激活着中原市场,滋润着亿万百姓。 从通道到枢纽的飞跃 综合交通成就枢纽之地。 “转型升级是河南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迫切要求。要转型升级、更好发展就必须打造比较优势,形成新的竞争力。”今年元旦,郭庚茂曾在新年伊始以“中”字谋划河南未来发展,立意“天地之中”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用得好,将提升交通枢纽地位,构成发展的战略支点。 经过多年的大规模建设,河南的立体交通网络及对外通道已基本形成。十年前,人们对“综合交通枢纽”一词还只能望文生义,而缺少真实体验;十年后,在许多城市的综合交通枢纽里,人们正便捷地完成着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换乘。 河南对周边省份开放,没有高速公路不行;对国内全面开放,没有高铁不行;而对世界实现全方位开放,没有航空不行。“就好比张开的五指握成拳头,方能迸发出突破的力量。”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战略与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谭小平表示,只有让铁路、公路、航空以及城市交通齐头并进,相互补齐“短板”,才能打造出快捷、通畅、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枢纽之变,重在求“升”。如何在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中抢占一个新高地?河南用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破题”:这是全省对外开放的最高平台,是全省深化改革、体制创新的示范区,是全省最大的科学发展载体,更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战略突破口和核心增长极。 从建设通道,到打造枢纽;从过境效应,到集聚发散。为了使综合交通区位优势最大限度地凸现出来,吸引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在区域驻留,河南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近年大跨步前进。正在争分夺秒建设的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在2015年年底通航后,将成为我国继上海虹桥机场之后,全国第二个集城际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的机场,基本形成郑州航空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的主体框架。 登高望远,俯瞰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郑州北站,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铁轨,编织成一眼望不到边的钢铁大网。整体犹如一把梳子状的超大型编组设施,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包裹”在这里汇聚,又通过钢轨传送带,分发到全国各地。 城市的竞争,关键是枢纽之争。 “在全球经济发展史上,世界城市的中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交通方式的更新,枢纽城市也在不断转移交替。”法国地理学家J·戈特曼认为,城市群最突出的两大功能之一就是枢纽功能。如今的城市之争已经演变为枢纽之争,比如上海、纽约、法兰克福、香港、新加坡等无不是区域交通枢纽,这些城市通过立体交通在影响世界的同时,城市汇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也在不断壮大自己。 建设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既需要激发内力,又需要广借外力;既需要河南上下凝心聚力,更需要国家各部委的鼎力支持。中原经济区规划中明确了建设“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完善陆空衔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是郑州航空港未来发展目标;交通运输部与省政府计划到2020年,将河南建成国家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 枢纽地位在强化,枢纽功能在提升,全国综合交通枢纽,河南当之无愧。 顺天应时发展现代物流 交通枢纽带来物流繁荣。 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运输方式的创新、物流网络的扩大和开放程度的深入。 一头连着生产,一头牵着消费,现代物流业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黄金链条”,正在引领全球经济新潮流。在我国,随着电子商务时代到来,物流业日益成为如日方升的朝阳产业。2013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额达198万亿元,是2005年的4倍。 美国经济学家彼得·杜克拉曾预言,物流业是“企业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随着流通空间的逐步扩张,降低成本的首要手段就是快速、高效的运输方式。“同样的一个标准邮包,从郑州发货到目的地要比从其他中心城市发送节省2元以上,这就是河南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河南保税物流中心总经理徐平坦言。 现实催生梦想,梦想照亮现实,河南将物流业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仰望星空,郑州机场开辟全货运航线28条,UPS、FedEx等货运航空公司均已入驻,与卢森堡货航联袂打造中欧货运“双枢纽”,布局亚欧“空中丝路”;河南保税物流中心与韩国华唐国际物流公司共同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和通道,打造经郑州至仁川再到全球130多个城市的跨境电商通道。 俯瞰大地,往返于郑州和德国之间的中欧班列,开行一年班数已达到37班、承运货物2.42万吨,贸易额2.16亿美元。货源辐射超过全国半数省、直辖市,班列班数、货重、货值均位列全国第一,综合影响力位居国内亚欧班列首位。在4月份开行的第24班次中,集货范围首次覆盖至韩国。 “航空港”、“中欧班列”,这些重组世界物流版图的“奇思妙想”,创造了内陆城市扩大开放的奇迹。河南打通了连接世界的物流大通道,将这里的人力资源、厚重文化、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等优势,释放出巨大效能;来自世界最前沿的科技、信息、管理、服务、消费等要素,正在这里交融荟萃。 根据《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定位,到2015年,我省物流业增加值将达2200亿元左右,将郑州初步建成辐射中西部地区的内陆“无水港”、连接亚欧的“东方陆港”、国际航空货运中心、国内集散分拨中心。 交通、电商、物流,三者共生共荣,形成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员陈昌盛认为:“无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必定能让现代物流业成为推动河南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经济布局优化的制胜利器。” 为大发展铺就黄金跑道 现代物流引领产业集聚。 随着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以及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高歌猛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河南固有的区位、交通优势急剧放大。今年上半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实现进出口总值达866.5亿元,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3.9%。郑州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虹吸越来越多的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 看大枢纽——机场二期工程全力推进,“米”字形高铁网呼之欲出;高铁南站获批,海关快件监管中心建立;看大物流——郑州机场成为欧洲最大货运航空公司的全球第二个枢纽机场,中欧班列顺畅开通并常态化运行,现代物流“大鳄”纷纷布局大中原;看大产业——酷派、天宇、创维等16家整机企业纷至沓来,友嘉精密机械产业园等48个项目相继签约;看城市群——即将开行的郑开、郑焦城际铁路,将中原各个城市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 发展逻辑链越来越清晰:以大枢纽带动大物流,以大物流带动大产业,以大产业支撑中原城市群,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从而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 开放的“窗口”,把河南嵌入“货通全球的物流世界”,日益融入全球供应链和消费链,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经济大循环。我们站在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平台上。 世界在变,中国在变,河南在变。革故鼎新,方能与时俱进。 不论是建设航空港,还是发展“米”字形高铁;不论是建设货运“双枢纽”,还是开拓中欧班列,都是没有现成模式可以照搬的新事。当此之时,最大的差距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意识不到变化往往会“刻舟求剑”,以变促变,才能先人一步。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模式、新要求,全省上下要解放思想,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向团结要聚力,向改革要聚力,把崛起振兴大业不断推向前进。 “大交通的建设与国家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的战略方针十分吻合。”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说,目前,全省上下正在全力推进综合交通枢纽构建、产业体系培育、发展要素聚集、开放平台搭建、营商环境优化等各项服务,河南正成为中国重要的新兴市场和国内外战略投资者青睐的热土。 思路决定出路,每前进一步,越能印证决策的科学,越坚信前景的光明。未来,我们将拥有“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四纵六横”大能力货运铁路网和“十字加半环”城际铁路网;未来,我们将拥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内陆“无水港”和“东方陆港”;未来,我们将拥有公、铁、航、水多种运输方式,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未来的河南,必将成为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内陆型国际物流中心和国家现代物流业发展高地。 如果说互联网、物联网让虚拟与现实对接,大交通则让地球村的村民们,在天地之间自在穿越。公路、铁路、航空,跨越崇山峻岭,跨越地理时空,缩短了河南与世界的距离。共同演绎出“用大枢纽带动大物流、用大物流带动产业群、用产业群带动城市群、用城市群带动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