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鹤壁市建筑业总产值平稳增长
建筑业作为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在鹤壁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鹤壁市建筑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努力开拓市场,不断强化管理,建筑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
一、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促进建筑企业总产值平稳发展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实现投资的重要手段。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8502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8%;房地产开发投资64134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9%。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建筑业的平稳发展,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823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1%。
二、施工任务充足,签订合同额快速增长
2014年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签定的合同额达到94531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3%。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为32238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5%,上年结转合同额占签订合同总额的比重为34.1%;当年新签合同额达到62293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9%,新签合同额占签订合同总额的比重达到65.9%。签订合同额特别是当年新签合同额的大幅增加,说明施工任务充足,为全市建筑业生产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承包工程经营范围进一步拓宽,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鹤壁市建筑业企业继续加大省外市场拓展力度,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走出去”战略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全市建筑业企业省外施工产值达到5801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0%。全市3家一级建筑业企业无论从管理、质量、效益具有相当优势,全年在外省完成产值51924万元,占全市总数的89.5%。全市建筑业企业主要在山西、安徽、河北、天津等地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承包工程经营范围已经拓展全国各地,为全市建筑业总产值持续稳定增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进一步扩大,竣工房屋小幅增加
2014年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为529.6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为277万平方米, 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8.3%、64.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226.3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7.1%。其中批发和零售用房竣工面积11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13.4%;办公用房竣工面积13.4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28%;住宅竣工面积160.6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8.4%,占房屋建筑竣工面积的71%。
五、建筑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集中度不高,规模有待集聚
当前,鹤壁市建筑工程承接正在显现出进一步集中到大规模、高资质建筑企业的趋势,建筑业行业集中度不高的弊端将日益凸显。鹤壁市建筑业企业总体资质水平较低,综合素质不高,一级企业仅有3家,盈利能力低的二三级企业较多,经济效益不理想,在资金、技术、完成产值、经营效益等方面,与大型企业比较存有较大差距,缺少核心竞争力。以目前状况看,低资质企业靠自身实力在市场上基本接不到工程,以挂靠高等级资质的大企业从事市场行为已成为普遍现象。
(二)企业综合承包能力差,科技含量低
鹤壁市116家建筑业企业,许多企业经营范围比较单一,缺乏专业工程承建能力,承揽的工程多处在市场竞争的低端,发展模式仍旧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部分企业发展模式粗放,工业化、信息化标准低,低资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堪忧。
六、建议
建筑业企业要紧紧抓住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壮大实力,增强竞争力,解决困扰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题,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制和环境。
1、要重视建筑技术方面的开发和引进,加大科技进步的力度。在施工及设计工作中加大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力度,将现有科研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保持建筑业企业在成本上的优势。
2、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构建稳定的建筑业专业队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增强建筑业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劳动效率。
3、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支持和鼓励企业的兼并与重组,加快组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建筑业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迅速形成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承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为基础的企业群,提高产业集中度,构筑起分工明确、配套协作、整体优势明显的队伍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促进鹤壁市建筑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