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间洛阳城市区人口增加近70万

07.09.2015  09:47

  □记者 牛洁 通讯员 褚春阳

  核心提示|城市化水平提高、第三产业首次占据市辖区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这是《2014年洛阳市城市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传来的“好消息”。昨日,《报告》正式发布,其中主要对2014年和2000年洛阳市市辖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涉及城市面积、人口规模、三产比重、市民生活水平等方面。

   数读|更多人变“市民”,城市化率达31.7%

  截至2014年底,洛阳市市辖区行政区域土地面积为879平方公里,比2000年增加335平方公里,增长61.6%;市辖区常住人口211.94万人,比2000年增加69.74万人,增长49%,市辖区人口占全市人口比重达到31.7%,比2000年增加8.9个百分点。

  “31.7%这个数字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城市化率。”经济学家、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向清介绍,城市化率不同于城镇化率,不包括县城、建制镇的人口,但城市化也是衡量城市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宋向清介绍,首先,洛阳的城市化率提高,说明有更多的老百姓能享受到现代城市的发展成果;其次,更多的人涌向城市,说明城市的就业创业机会增加,也就反映出洛阳的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以及经济实力的提高;再次,除了吸引本地的农村、县城人口外,市区还会吸引外来人口,城市化率的提高,也恰恰说明了洛阳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也就是“城市魅力”。

   对比|第三产业占比过半,首超第二产业

  2014年,洛阳市市辖区的生产总值为1301.83亿元,增长5.54倍。三次产业的构成由2000年的1.7∶54∶44.3,变化为2014年的1.4∶48∶50.6,14年间,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了6.3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市辖区生产总值的一半,也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城市发展动力已由工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洛阳市统计局相关工作人员分析道,这一现象与近两年工业企业迁往县区有一定关系,但最主要因素还是第三产业的“崛起”。

  “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出来,近几年来洛阳市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方面取得的成绩。”对于第三产业的“良好表现”,宋向清给予了“表扬”。他认为,洛阳作为传统的工业城市,能在第三产业方面有这么大的发展,非常不易。“这几年,洛阳市的电子商务发展很快,这一领域的贡献不容忽视。

  宋向清表示,越是发达的城市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就越高,同时,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第三产业还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润滑剂”,在这两大产业实现销售的过程中起着媒介作用。“无商不活,这里的‘商’说的就是第三产业,它的发展也将为洛阳带来更多的经济活力。

   现象| 14年间,每百户居民家庭

   拥有移动电话数量增长了19.5倍

  2014年,洛阳市市辖区人均GDP达到61742元,市辖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8380元,比2000年增长3.3倍。其中,人均交通通信支出为2483元,比2000年增长8.7倍,增速最快。“交通通信支出的增加,说明了人们之间的交流频率以及经济活跃程度的提高,这一变化从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的移动电话数量就能看出来。”洛阳市统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14年,城市区内,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的移动电话为215部,比2000年增长了19.5倍。

  此外,2014年,城市区内,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计算机75台、电冰箱90台、洗衣机97台,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7.3倍、13.9%和11.5%。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7.9平方米,比14年前增加了26.5平方米。“从各方面来看,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该工作人员表示。

  注:以上关于生产总值、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对比,均不考虑物价上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