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4年金融改革驶向深水区 金融生态更加多元
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制定。要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
——摘自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促进金融机构增强财务硬约束,提高自主定价能力。综合考虑我国宏微观经济金融形势,完善市场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
——摘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
2014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金融改革更是快马加鞭。
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速向前,存款保险制度方案已经出炉,更多元的金融生态正逐步形成。金融业各项改革的协调推进,不仅激发了金融业自身的活力,也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左图2014年12月1日,中韩银行间韩元对人民币直接交易在韩正式启动,这是韩国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有助于降低货币兑换和交易成本。新华社记者姚琪琳摄
右图江西上饶银监分局近年来推动辖内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转制,稳步引进村镇银行,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着力解决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问题。图为辖内农村金融机构到田间地头开办金融业务。本报记者赵晶摄
宏观调控灵活创新
“2015年的房贷每月可以少还几百元。”2014年末的降息,给不少人带来了看得见的好处。在这些能看到的实惠背后,很多人没有发现,宏观调控手段,尤其是货币政策和工具正在发生变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央行不断创新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灵活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改革营造了良好的货币环境。
2014年11月22日,央行非对称下调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一方面通过宏观调控,起到了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稳增长、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另一方面与存款利率波动浮动扩大相结合的非对称降息,减轻了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压力,更使得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关键环节——存款利率市场化向前迈开步伐。
两度实施定向降准、创新多种流动性调节工具……不仅调控的方式在变化,工具也在革新。2014年以来,国务院多次强调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金融要对“三农”和小微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宏观调控方式因此更加精准,两次定向降准惠及的大多是与小微企业和“三农”对口的中小银行。
为支持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为大规模棚改开辟成本更低、来源稳定的融资渠道,开发银行住宅金融事业部改革有了实质性的成果。2014年,央行通过抵押补充贷款(PSL)工具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提供了1万亿元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额度,资金利率较市场利率低约1个百分点。截至2014年10月末,使用PSL资金发放的棚户区改造贷款达到3127亿元。
此外,其他各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如SLF(常设借贷便利)、MLF(中期借贷便利)和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等都在调节市场流动性的同时,对市场资金利率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需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稳健而又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将为全年的经济稳步增长以及更进一步的金融改革创造有利的环境。
“两率”市场化稳步推进
作为我国金融改革的核心,2014年,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坚定前行。
在我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之时,爬坡过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更亟须建立一个较为成熟与完善,具有一定深度与流动性的金融市场。其中,金融领域的基准价格市场化,特别是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市场化更是重中之重。
然而,利率市场化改革在2014年遇到了一些争议。有人质疑,利率市场化会不会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变得更高?但人们逐渐意识到,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是借“无形之手”,使得反映资金价格的利率在供求关系下达到均衡,长期来看,即使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利率水平上升,但只要经济基本面健康,利率通常会逐渐下降至均衡水平。
改革的步伐没有停滞,更为巧妙的是,央行将金融改革与短期调控目标相结合,2014年末,降息的同时,央行扩大了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进一步推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此前,上海市辖区内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也已经放开。在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开展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试点,随后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有利于金融机构的健康“成长”,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发挥资金价格的信号作用,更能使得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让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
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最重要的配套措施——存款保险制度一直呼声不断。2014年末,存款保险制度征求意见稿出炉,50万元以内的存款将全额赔付。这为进一步的改革织就了一张“安全网”: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存款保险制度能够保护绝大多数存款人的利益,更能够形成一套金融机构的退出处置机制,保护金融体系在改革中保持平稳运行。
“两率”市场化中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并未懈怠。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到2%,银行柜台汇率报价区间由2%扩大到3%。
未来,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仍将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此基础上,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将继续有序推进,在稳步放开人民币存款利率管制的同时,培养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形成更健全的基准利率体系。
金融生态更加多元
2015年1月4日,卡车司机徐军拿到了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发放的首笔贷款3.5万元。2014年,民营银行实现了“加速跑”,从试点方案亮相到落地,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2014年3月,国务院批准5个民营银行试点方案;紧接着,5家民营银行先后获准筹建;2014年12月,首家民营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获准开业。
民营银行试点看似是改革的一小步,实际却是打破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玻璃门”的一大步。进入2015年,随着征信行业准入的逐步放开,民营银行凭借其大数据优势,征信成本将大大降低,风控能力也将有所提升。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融合将给金融行业带来更多可喜的变化。
放宽金融业的准入门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并不仅仅局限于银行业。2014年12月,兴业银行与福建泉州市商业总公司、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及福诚(中国)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股东中不乏民间资本的身影。此前,监管层已经放开了消费金融公司的限制,允许非金融企业进入。现在,更多的民间资本踊跃进入金融业,给金融业带来更多新鲜“血液”。
随着金融业进一步的开放,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将进一步优化行业结构,激发金融市场活力,提升微观金融效率,加大对薄弱领域和环节的金融支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这一过程中,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生态将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