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6旬老人坚守亡妻承诺 坚持8年照顾无血缘智障继子

12.07.2017  20:36

 

对于63岁的河南省修武县郇封镇村民付正超来说,在过去的8年中,他不仅是一名挑起家庭重担的称职父亲,更是一名照顾亡妻智障儿子和年幼孙子的贴心“母亲”。

11年前,付正超入赘到裕国庄村,有人端饭、洗衣,忙碌时有人送饭的日子,让老付感到无比幸福。可幸福只存在了3年,2009年,妻子突然病逝,弥留之际,说不出话的她死死拽住老付不撒手,“我知道她是放心不下儿孙。”

8年间,老付照顾着毫无血缘关系的智障继子与年幼孙子,偿还着这个家的债务,兑现着对亡妻的承诺。“这个家,要没他早都散了。”村民张女士的评价,老付听后笑了,“没恁严重,不过我这心里踏实多了。”但因为这些付出,2017年6月,付正超当选“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

【勤快】养猪、养牛、种地、做饭 6旬老翁一天到晚脚不沾地

“正超,正晌午咋又出去了?”“昂,在家没事就去拉点猪粪。”上午12点多,河南省修武县郇封镇裕国庄村里,铺满了麦子的街道上静悄悄的,刚从地里回来的63岁老人付正超,乐呵呵地与迎面而来的邻居打了招呼,骑着三轮车进了家门。

付正超的家位于街道的前半头,临街的房子二层搭起了彩钢瓦,乍看与其他家并无不同,可大门两侧没有粉刷的厕所以及简易牛棚,还是让老付的家成为这条街上的“另类”。

打开院门,摘掉草帽,换上胶鞋,从门后取上扫帚和铁锨,老付慢慢跨进猪圈。

“天热得勤拾掇。”为维持家里开销,除了种6亩多地外,老付还养了两头牛和两头老母猪,但因为没钱盖圈舍,他只好腾出几间房子作为猪圈,天一热,苍蝇多不说,味道太重,这让老付心里觉得亏欠邻居,别无他法的他,只能选择每天多打扫几遍,来减少对邻居的影响。

十几分钟,老付已满身是汗,用凉水洗了把脸,满脸通红的他笑着说,“勤打扫些,它们也不会生病。”这些猪和牛是这一家的生活来源,所以,它们都不能有事儿。

给猪喂食、放牛吃草、清理圈舍,还得打理家里的几亩地付正超每天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可除了这些之外,付正超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儿,那就是每天准时给儿子做饭。“孙子在外地读书,儿子一会儿回来吃饭,不能让他饿肚子。”付正超笑着小跑进厨房。

【结缘】只因有人对自己好 52岁的他做了上门女婿

老付口中的儿子和孙子,与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而老付也并非本村人,他的老家在河南商丘永城。

要说老付为啥成了别人的父亲和爷爷,那还要退回到12年前。

2005年,在焦煤集团方庄矿工作的老付经别人介绍,认识了裕国庄村的村民许秀兰。“说实话,第一次来她家,我就不想待在这儿。”回忆起12年前第一次踏进许秀兰家门的情景,老付连连摇头。

当时,村了大部分人盖起了砖混结构的两层小楼,可许秀兰的家还是5间土坯房。加上街道、邻居家房子都进行了翻新,这个小院足足比街道低了80厘米左右,每逢下大雨,屋顶漏水不说,连鞋子、盆都在水上漂,床也被水淹没,而许秀兰一个30多岁的智障儿子和一个5岁的小孙子,也让老付觉得有些意外。

“当时,有人劝我别答应这门婚事,因为她家条件实在太差了。”但旁人的话,却抵不住许秀兰对老付的好。“我每次去找秀兰,她都给我端上一碗热气腾腾地荷包蛋,我牙不好,她把苹果煮熟了放糖给我吃。”提起妻子,老付眼中噙泪。

2006年,老付揣着仅有的5000元现金,当了许秀兰家的上门女婿,那一年,他55岁。进了这个家,老付更加努力挣钱,虽然日子依旧过得并不富裕,但有了老付后,笑声却多了起来。

【选择】妻子病逝前的一个动作 让老付决定留下来

有人做饭、洗衣,有人送饭、关心,这样幸福的日子,老付只过了几个月。2006年9月,许秀兰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这对老付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但他从没想过放弃,一边照顾着许秀兰娘仨,老付还借钱,将家里的土坯房翻盖成了砖房。

可他的坚持仍未留住妻子。2009年,许秀兰病情恶化,弥留之际,她紧紧地攥着老付的手不肯松开。“她话说不清,但她瞪着眼瞅着我,手攥的可紧,我知道她的意思。”老付拍着妻子的手,在其耳边说完一句话后,许秀兰攥紧的手松了,眼睛也闭上了,“我让她放心,这家有我。”

那时,老付老家的亲戚们不停地劝他回老家。“媳妇都没了,那俩又不是你的孩儿,你跟着过啥?”“一个脑子不够数,一个恁小,你年纪大了能看他们一辈子?”可对妻子许下了诺言,尤其盖房和妻子看病都欠下许多债务,“我走了谁还这钱?”纠结了几日,老付最终还是决定与3年前一样,留下。

可一度打击还是让老付病倒了,家里的地没法种,也没法外出打工,爷儿仨吃饭都成了问题。眼瞅着离2009年春节没几天,躺在床上的老付既着急又发愁,“别说肉了,连白面馍都没几个。”

“他问我借过粮食,但后来都还了,他从不欠人东西。”向村民高先生借来了粮食,可过年的饺子没有着落,于是,老付硬撑着去邻村打了几天零工,除夕前两天,才到集市上买了几颗白菜、几根大葱和两斤大肉。

“那时苦,但看着他俩吃的高兴劲儿就啥也没了。”老付笑了,但眼里满是泪花。

【坚持】“再干四年,俺孙毕业就轻松些了”

老付的儿子高广军,虽说脑子不太灵光,但能干些体力活。“每天早上他爹都要给他一盒烟,哄他跟人出去干点活。”村民张女士说,老付是一个勤快人,刚来修武时不会浇地,他硬是一点点儿学会,后来又攒钱盖了现在住的堂屋,置办了家具等,“这家要是没有正超早就散了。”

广军的零工,都是老付东跑西跑,给人说好话找来的,可他并不是想让儿子挣钱,而是担心自己年纪大了,“要是哪天我不在了,广军也能挣钱养活志强。”老付口中的志强,就是他视若珍宝,但却毫无血缘关系的孙子,如今在郑州黄河科技学院上大专。

“志强学的是计算机,咱也不懂,是他自己挑的,我只管付学费和生活费。”提起孙子,老付高兴得咧着嘴笑了。

“以前几乎俩星期回来一次。”每次回家,志强总想帮老付干活,但老付却从不让他做。“猪圈和牛圈活儿脏不能让孩儿干。”不管志强多大,在老付眼里他始终是个孩子,“我能干,就不会让他干。”

放暑假了,志强准备找点零工做,给爷爷减点压,“俺爷一人干恁些活,可不容易,我现在大了,也能挣钱了,俺家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当河南商报记者将志强的话转述给老付时,他“嘿嘿”一笑,说,“再干四年,俺孙毕业就轻松些了,但他现在得以学业为重,我可不让他去打工。”

【责任编辑:宋月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