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濮阳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

04.05.2016  16:53

一季度,受房地产开发、工业投资增速加快的影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滑趋势初步得到控制,增速小幅回升,结构持续向好。但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乏力、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回落、投资到位资金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投资增长企稳基础脆弱,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一、主要运行情况

(一)投资增速小幅回升。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79亿元,同比增长14.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5%)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7%)4.1个百分点,比增速最高的洛阳市(15.8%)低1个百分点,比增速最低的平顶山市(8.5%)高6.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7位,比去年同期提高8个位次,比上月提高1个位次。 

(二)三次产业投资增速初现梯次格局。从投资的产业布局看,一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84亿元,同比增长120.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4.35亿元,同比增长20.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8.6亿元,同比增长4.5%,低于全市投资增速10.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

(三)新开工项目投资大幅提升。一季度,全市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6个,比1-2月份增加5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45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33.2亿元,是去年同期的十一倍多。

(四)工业投资扭转低速运行态势。一季度,全市工业新开工项目36个,比1-2月份增加3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6个,扭转了自去年2月份以来工业投资低速运行的态势。全市工业投资完成74.84亿元,同比增长20.9%,比1-2月提高22.1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4位。

在全部工业投资中,高耗能行业投资完成23.25亿元,同比增长130.1%;高技术产业投资完成2.62亿元,同比增长66.4%;传统支柱产业投资完成35.4亿元,同比增长59.6%;制造业投资完成68.65亿元,同比增长26.3%;装备制造业投资完成14.39亿元,同比增长14.1%;高成长性制造业投资完成37.94亿元,同比增长7.9%。

(五)房地产开发投资回升明显。在购房补贴优惠等措施的刺激下,房地产去库存进度明显加快,开发商投资信心有所增强,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一季度,全市房地开发投资完成13.47亿元,同比增长15.8%,比去年同期加快7.5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9.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2%,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21.8个百分点,楼市交易回暖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投资呈下降态势。一季度,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3.47亿元,同比下降13.8%,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8.6个百分点。在全部基础设施投资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6.16亿元,同比下降18.4%;交通运输业和邮政业完成投资1亿元,同比下降67.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6.32亿元,同比下降1.7%,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5.5亿元,同比下降63.2%。 

(二)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回落。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完成92.01亿元,同比增长10.4%,较上月下降13.5个百分点,比全市投资增速低4.4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66.8%,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全市民间投资增速分别为23.9%、10.4%。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回落,低于全部投资增速,结束了多年以来持续大幅领先的状况,表明当前市场需求不足、投资意愿下降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实际到位资金增速低于投资增速。融资渠道不畅,银行贷款门槛提高、附加条件增多、贷款审批时间延长,中介担保增加融资成本及风险,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然突出,资金紧缺已经成为当前项目建设、招商落地和房地产开发工作中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一季度,全市投资实际到位资金146.52亿元,同比增长14.3%,低于完成投资增速0.5个百分点。从资金来源渠道看,一季度,国家预算资金占本年实际到位资金的比重为8.1%,国内贷款占8.3%,其他资金来源占8.5%,自筹资金占比则达75.1%,自筹资金是资金来源主渠道,投资资金来源渠道过于单一,说明正规的金融体系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求,企业需要通过高成本的民间融资和高利贷来解决资金问题。

三、建议

(一)切实抓好5000万元以上投资法人单位及项目双入库工作。今年以来,5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制度发生变化,由原来的项目入库的单入库方式改为双入库方式,即投资项目法人入库和项目入库。项目法人若不能及时入库,将严重影响濮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各级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法人单位入库工作的督导,尤其是对全市投资结构影响较大、法人单位性质不易界定、不易协调沟通的公共设施管理、水利、电信、交通运输及邮政等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单位的入库工作。

(二)加大招商力度,提高新开工项目数量和质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在高成长性制造业、战略性新型产业、高成长性服务业、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多引进一批龙头型、创新型项目。

(三)加强资金保障。落实好国家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政策措施,强化银企对接,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切实打破部分行业准入门槛和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及垄断行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