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济源市妇女儿童发展监测报告
妇女是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妇女儿童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标示之一。2014年是贯彻实施《济源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第四年,全市妇女儿童工作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态,《规划》各项指标进展顺利,妇女儿童生存环境不断改善,卫生保健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妇女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升,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一、妇女儿童发展的基本情况
妇女儿童人口现状:2014年全市常住人口72.4万人,其中,女性36.04万人,占比49.8%,其中已婚育龄妇女人数约20.5万人;0-17岁人口15.6万,占比21.6%。
(一)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为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677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19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316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0%、8.8%、10.1%。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全市对教育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相应增加,极大地推动了全市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全市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2014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11.69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为7.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26%和12%,有力地支持了各项妇女儿童工作的开展。
二是社会险障体系逐步完善,妇女享有平等权利得到保证。到2014年底,济源市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5.8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4.0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1.4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0.3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8.84万人,比上年分别增长9%、19%、20%、24%和23%。上述各类参保总人数中女性比重分别达到37%、40%、35.9%、38%和49.8%。社会保险业的加强,参保人数增加,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较好的维护。
三是社会救济工作取得成效,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构建。
2014年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0.57万人,其中:女性0.24万人,比上年减少0.01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1.88万人,其中:女性0.9万人,比上年增加0.04万人。2014年全市社区服务机构60个,较上年增加5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数达200个,较上年增加95个。
(二)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能力大大加强。
妇女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享有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妇女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与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女干部培养与选拔的注重,女干部队伍不断壮大,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决策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2014年济源市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中女同志分别为70人和64人,分别占总数的25 %和 22.7%。在领导层女性干部不断上升的同时,基层妇女参政议政的队伍也得到发展。2014年市级政府领导班子中配有女干部的班子比例与配有正职女干部的比例,均为100%;市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配有女干部的班子与配有正职女干部的占比分别是71%和10%,2014年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都为30%。
(三)妇女儿童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学校教育环境进一步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育方式已经从单一注重学生应试教育逐步转向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儿童入园率、小学、初中毛入学率都有不同程度提高。2014年,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5%,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巩固率均达到96.63%。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0%,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6.21%,其中女生保留率为96.0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6.8%。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妇女受教育年限得到大大提高,目前全市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57年。 2014年青壮年文盲率(15-50岁)为0.24%,基本扫除了青壮年女性文盲,已达到了《规划》妇女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1%以下的要求。
(四)妇女儿童卫生保健状况逐年提升。
2014年,我市继续加大卫生经费的投入力度。截至年末,全市医疗卫生经费投入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9.32%,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8个,病床床位2967张,卫生技术人员3647人,医疗保健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妇女儿童卫生保健事业迅速发展,妇女儿童的健康保障基本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一是死亡率低于《“两纲”规划》。2014年,全市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规划》的目标要求。婴儿死亡率为4.22‰,比上年下降了2.18个千分点,低于《规划》1.1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00‰,比上年下降了1.9个千分点,低于《规划》1.07个千分点。
二是孕产妇分娩住院分娩和产前检查得到有效保障。2014年全市住院分娩率99.9%,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9%,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非住院分娩中新法接生率均为100%。孕妇产前检查率为98.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7.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为89.64%,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
(五)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加强。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加大了对各种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起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社会管理制度,使妇女儿童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的维护。全市设立了妇女儿童救助(庇护)机构1个,2014年,受救助(庇护)的妇女儿童0人次,共破获强奸案件数19件,破获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案件数8起,比上年度减少14起,破获拐卖妇女案件数1起,比上年度减少36起。
(六)妇女儿童生存环境逐年改善。
大力推行改水、改厕及环境污染治理等工作,改善妇女儿童生活环境,是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基础。2014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集中供水受益人口比重100%,比上年提高5.13个百分点,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100%,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9.99%,比上年提高0.89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93%,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6.7%,分别比去年增加0.13和0.48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率96.7%,比上年提高0.48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妇女儿童事业虽然在不断进步,妇女儿童各方面的状况均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妇女儿童发展目标的全部实现和全面发展。
(一)儿童疫苗接种率略有下降。2014年全市儿童卡介苗、百白破、脊灰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等免疫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9.95%、98.76%、99.01%、98.55%、99.37%、97.83%、97.41%和98.7%,虽然已经全部达到《规划》要求的接种率95%以上,但是除了百白破、乙肝和甲肝接种率分别比上年上升0.19、0.65和1.02个百分点外,其它几种疫苗接种率均比上年分别下降0.01、0.1、0.23、0.19、0.83个百分点。儿童预防保健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女性从业队伍与上年比略有减少。2014年,济源妇女就业人数略有下降,妇女就业比重仍然较低。2014年全市从业人员47.89万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21.09万人,其中女性就业4.8万人,占比22.76%,比13年度减少20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0.75万人,比去年同期多400人,其中女性登记失业人员0.37万人,比去年同期多300人,可见2014年登记失业的女性人数大有提升。
(三)基层妇女参政议政比例较低。2014年,我市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为30 %,其中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比重仅占1.00%。与《新规划》中的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达到10%以上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儿童疫苗接种监测。卫生防疫部门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接种率,特别要加大6岁组儿童疫苗预约通知工作,提高6岁组疫苗接种率。另外,及时接种率常住儿童明显高于流动儿童,多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更换、接种次数多、母亲文化程度、家长对接种疫苗的态度、家长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5项因素是影响疫苗及时接种的主要因素。因此,卫生部门要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加大对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教育,尤其是流动儿童的家长,以期提高流动儿童建证建卡率和接种率。
(二)扩大妇女就业渠道。一是要完善平等就业体系,保障妇女劳动权益。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依法打击歧视女性、侵害女性就业权益的行为,将妇女权益的保障落到实处。二是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妇女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不断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妇女就业的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妇女在新兴产业和新型行业就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采取技能培训、税费减免、贷款贴息、跟踪指导等措施,支持和帮助妇女成功创业。
(三)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力度。制定和实施培养选拔女干部规划,对各级党委、政府及工作部门,尤其是村(社区)级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比例做出明确规定。加大女干部培养、挂职、交流力度,定期组织基层女干部进行培训教育,让一定比例的女干部到重要部门、关键岗位担任领导职务。注重从基层、工作一线培养选拔女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