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暖男悉心照顾生病母亲 5年来生物钟与母亲同步

16.10.2017  06:29

 

马平把荣誉证书给母亲看,逗老人开心。

□记者蔡君彦文图

核心提示丨当过兵,进厂当过工人,开过出租,也曾全国各地跑着演出,如今,每天上夜班养家糊口……郑州市民马平丰富的阅历和多种身份中,一直不变也最被人称道的是“大孝子”。

10月14日上午,马平跟病床上的母亲“请假”外出,随后捧着“金水区2017年度孝亲敬老楷模荣誉证书”匆匆赶回。对于晚上上夜班、白天守家陪护老人的他来说,白天能出去个把小时实属少见。

5年前,母亲因伤病卧床不起,马平选择留在郑州守着家,在六七十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他把最大的房间腾出来给母亲住,下班后和母亲同住一屋方便照顾。5年陪伴,让他的生物钟和母亲日渐同步:一切以老母亲的生活作息为准。

现场:帮老人穿衣洗漱抹护肤霜细发活儿他干得特麻溜

郑州市城东路116号院,一楼一处并不宽敞的老房子里,生活着普通却非常有爱的一家人:82岁的程老太太和儿子、儿媳相依相伴。

房前绿树成荫,数十盆绿植也让屋子生机勃勃,家里养的小泰迪见人来欢快地一蹦老高,客厅的鱼缸里几条金鱼游来游去,门外,还有一只鹩哥和一只八哥,时不时来一句“你好”“恭喜发财”,偶尔还会叫“小平”。

鹩哥和八哥口中的“小平”,名叫马平,今年50岁的他是被周围人称赞的孝子,也是这家人的顶梁柱。

“妈,穿衣服起来吧?”10月14日下午5时许,马平走到老母亲床边,轻声唤着。

房间不大,却很整洁,空气也很清新。老人卧床5年来,为让老人睡着更舒适,也便于护理,每次休息前都脱掉裤子,起床时再穿好,几年下来,家人的精心护理让老人气色不错,身上没有一处褥疮。

马平帮老人穿好绒裤和鞋,把老人抱起坐在床边,看铺在老人身下的防护垫上很干净,又问“要不要解手”,见老人摇头,他又拿起梳子帮老人梳头,再把老人的音乐呼叫器戴在胸前。接着,他俯下身,把老人抱到床边的轮椅上,老人则习惯性地搂紧他的脖子,像个孩子一样。

推着轮椅穿过卧室的小门,穿过不大的客厅,下一级约10厘米高的台阶,马平推着母亲到洗漱台前。围上围巾,接满水,挤好牙膏,他熟练地帮老人刷牙,漱口,擦干嘴角后,又拿起老人的专用毛巾湿水后拧至半干,为老人擦脸,还不忘在手心挤上老人用的护肤霜,轻搓几下后,轻轻涂在老人脸上。

“俺妈年轻时候可漂亮,现在也一点儿不差,看,这皮肤多好!”马平笑着逗老人,从招呼母亲起床到照顾老人洗漱完毕,这个大男人用时不到10分钟,每个动作都似行云流水。

照顾:出门前喂吃饭回来后陪护他休息的床和母亲同屋

照顾老人起床后,马平把老人安顿在客厅沙发上,让老人看看电视,准备吃晚饭。客厅沙发正中间是老人的专座,每次吃饭前都要给老人围上餐巾,摆上小饭桌,马平和妻子守在母亲身边,一口一口喂老人吃饭。

“慢点儿,这口饭里有药片。”他把老人的药放进饭里,轻声提醒着,当老人细嚼慢咽时,再拿起筷子自己吃几口……

不大的客厅里,每天饭点儿,都上演着这样的镜头。

“我们现在做的饭菜,好多都是跟着俺妈学的,她身体好的时候会做好多拿手菜。”说起母亲的手艺,马平赞不绝口,夸母亲会包饺子、烙油馍、打烧饼、蒸卤面、做炝锅面等,样样味道超棒,还夸母亲热心,家里做顿好吃的,总喜欢端给邻居尝尝。

这位心灵手巧又能干的母亲,5年前,身体突然急转直下。马平回忆说,2008年父亲因病不幸去世,对母亲打击很大,2011年的一天,母亲外出买东西时摔了一跤,他后来才意识到,这是母亲身体变糟的信号。

2012年,母亲在家不慎摔伤,入院治疗一个多月后,由于年龄较大加上患病,行动方面每况愈下,起初还能在家人搀扶下自己走,再后来就卧床不起了。

为了便于照顾母亲,马平和妻子商量后,腾出家里最大的房间让老人住,把自己的床搬到老人床边,日夜陪护。晚上要上班,回到家还要照顾母亲,为保持精力,他的生活作息也尽可能与老母亲保持一致:每天上午9点多,照顾母亲起床、吃药,吃过午饭安顿老人睡下后,他也趁机休息;傍晚,照顾老人起床洗漱、吃晚饭,再照顾老人方便罢,躺到床上休息,他再出门上班,凌晨一点多回来,照顾老人一番后再睡觉……

心声:父母养咱小咱养父母老虽不是亲生仍当全心尽孝

“妈,这荣誉证书不算啥,我们照顾您好不好,得您说了算。”晚饭前,马平把荣誉证书给母亲看,逗老人开心。

“好,可好。”老太太笑着应道。

看到母亲红润的脸上露出笑容,是马平最开心的时候。“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母亲好好的,也是我和家人最大的幸福。”他说,母亲常年卧床不起,有时会莫名其妙心情不好、发脾气,他学着换位思考,揣摩老人敏感又脆弱的心理,变着法儿哄老人开心。为哄老人开心,马平还学着投其所好。母亲爱听戏,他买了好多戏曲碟子回来,一开电视,就调到母亲最爱看的戏曲频道;每次回来,还喜欢给老人讲外面有趣的人和事儿,谁家孩子成亲了,谁家添宝宝了……让老人及时知道外面的新鲜事。

在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之前,马平还曾尽心照顾过患病的父亲。2004年,父亲被诊断患了阿尔茨海默病后,需要全国各地跑演出的他,决定留在郑州,收入少了,可他觉得照顾好父亲更重要。每天,他和妻子轮流陪护老人,后来,父亲的病越来越重,直至生活不能自理,他也曾睡在父亲身边照顾,直到2008年父亲离世。

父亲离世后,马平对母亲更加关心,节假日带着外出游玩,每天换着花样做可口的饭菜,老人有啥愿望总尽力满足,“我妈把我养大不容易,我爸又不在了,我不哄她谁哄她?”

谁也不会想到,如此幸福和谐、充满爱的一家人,其实并没有血缘关系:马平20多岁时就从母亲口中得知,他是母亲抱养的养子,由于亲生父母家境困难,他出生35天时被抱到了现在的家。

虽然并非亲生,马平记忆中太多镜头,满满都是父母的爱:他记得,自己入伍第一年,一次随部队经过郑州,一眼就看到蹬着三轮车来送好吃的父母,水果、烧鸡、罐头应有尽有;他记得,为了给他筹办婚事,父母拿出了多年积蓄,这些积蓄里,有不少是他们风雨无阻在早市卖稀饭、油饼辛苦积攒的;他记得,夫妻俩有了孩子后,老人让他们安心工作,在家帮忙照顾孩子又包揽了所有家务,他好多次回到家,看到母亲一手抱孩子一手擀饺子皮,给他们准备好吃的

……

“父母这样疼我、爱我,这份养育之恩我更要好好报答。”马平说,如今,孝敬老人是一家人的大事,妻子白天上班,他晚上上班,两人每天在家轮流照顾老人,受夫妻俩的影响,孩子也很孝敬奶奶,选择在郑州上大学,就是想趁周末多回家帮忙,帮奶奶洗头,剪脚指甲,擦屎擦尿,样样都干。马平也特别提到,和自己一样被抱养到这个家的妹妹,也特别孝顺,一有时间就回来帮忙照顾老人。“因为父母有爱,对长辈孝敬,对我们又好,让我们这个家和睦幸福,言传身教之下,这种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自然会代代传承。”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