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伙26年守一座山 被称北海舰队"山顶洞人"

06.10.2014  12:00

从1989年3月一入伍踏入仓库那天起,张新营就与大山结缘,扎根在山沟,被战友们称为“山顶洞人”。26年来,他践行当兵誓言、奉献火热青春,像根钉子,紧紧地铆在守库岗位上 。26年来,与装备为伴与洞库相守,克服了家庭与生活的重重羁绊 ,带领一茬茬战士逐着强军梦想。洞库在他的管理下,连续15年被评为“红旗库房”、接装数年保持装备出入无差错,连续20年保持安全无事故。国庆期间,记者采访了北海舰队某仓库导弹保障技师、一级军士长张新营,听他讲述军旅生涯中的苦与乐。

张新营在检查装备。报社通讯员 朱星 摄

物资存储和收发一摸准

有人说,在这个“白天兵看兵、夜里数星星”的山沟看守洞库,是枯燥乏味的,也是简单的。但张新营不这样认为,用他的话讲就是“在每天重复的动作中寻找细微的变化”。从弱冠步入不惑,无论多么困难,他却从来没有一句埋怨的话。

26年来,从每一项登记卡簿的填写到每一个设备的操作,从上百件导弹装备的性能到上千条洞库各项操作规程,他都能做到一口清、一摸准,保证了物资的安全存储和快速收发。

夏冬季节,洞库具有较大的温差,特别是雨水渗透、大雪堆积,洞库内温、湿度会陡然增高,一时间,通风、除湿、排燥成了必不可少的科目。去年的一场大雪,推倒了洞库的避雷设备,张新营踏着雪前行修理,山坡上坑洼地带被厚厚的大雪覆盖,稍有不慎就会掉入“陷阱”,他拄拐探路,将背包绳拴在腰间,在大雪中足足忙活了5个多小时。

每次实战他都提交申请

采访中记者得知,一年夏天,海军首套机动化保障装备列装部队。看着一排排整齐的集装箱,一个个被许多不知名精密仪器填满的技术方舱,张新营变得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看到了前沿先进武器装备,紧张的是面对集成化的高科技信息化装备,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自己能否真的胜任岗位。

从守洞库到操作装备,如何从装备中摸索,研究解决发展难题,让他费尽了脑汁。从接装培训的一个月里,他几乎是一睁开眼就钻进了方舱。读不懂导弹指令,就从一张张电路图学起;看不懂示波器信号,他又重新拿起了物理课本,二十四张电路图被他翻来覆去地走了一遍又一遍。

十年前的八月,张新营突然接到了父亲病重的消息,正当他打点行囊准备探亲时,海军又下达了某项演习任务,导弹机动保障分队随即奔赴南海某海域展开保障任务。在突如其来的任务面前,他毅然向组织提交参演任务申请。任务分队沿着公路、轮渡、铁路等方式一直向南挺进,途中,他默默地向着河南老家的方向举起了右手……

家人无声支持给他动力

俗话说:女子能顶半边天。可对于张新营的妻子樊雪峰来说,顶起的却是家庭的整片天。走进张新营的办公室,有一张合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那是一张他和妻儿的合影,说起这段故事,张新营疲倦的眼睛浸满了泪水。1994年,妻子临产,他如愿休假回家,幸福地等待孩子的出生,就在妻子刚要生时,却接到紧急接收某装备物资的紧急电话,他都来不及跟手术室里的妻子告别,当天下午就踏上了归队的列车。

一次,正在读小学的儿子突发高烧病倒,爱人一边照顾卧病在床的老人,一边看护正在住院的儿子,三天三夜只睡了8个小时,而此时此刻,他正带着官兵昼夜抢修洞库唯一一台升降机。如果升降机故障不能排除,那么大批的武器装备将无法入库。抉择,让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陷入了两难……故障顺利地排除了,装备也安全入库了,当他看着妻子憔悴的身影时不自觉地潸然泪下。

记者了解到,前些年,洞库全面整修工程开始施工,他在工地上一扎就是半年。他原本可以回家休假,但心里依然放不下洞库的工程,生怕出什么差错。

去年孩子18岁生日时,原本答应一家人去北京登长城,给儿子一个成人礼,恰好碰上了紧急物资转运任务,他毅然把对儿子的爱藏在了心里,坚守在岗位。“爸爸,其实我挺为你骄傲,但我又不知道如何和你交流。”今年儿子要高考了,他本想跟儿子谈谈心,可儿子的一句话让他哑然。这些年与家人聚少离多,张新营一次家长会都没参加过,在儿子的眼中“父亲”两个字只是一个概念。

兵头将尾甘为人梯

张新营守护的洞库深伏在茫茫群山之中,就像他一样甘为人梯深藏功与名。据介绍,该洞库保管队仅有两名干部,年轻的助理工程师与他年龄相差将近20岁,凭借二十多年的带兵经验 ,他义不容辞地成了“代理副队长”。

“兵头”就要当好兵的表率,连队的内务标兵周周都是榜上有名,每逢有重大任务冲在最前的总有他。2011年,海军军械装备退役报废处理任务在仓库正式展开,涉及装备种类之多、数量之大空前绝后。他深知装备能否顺利紧急接发是高标准完成任务的关键环节,因此每次接发装任务下达后,他都与队领导一起,认真筹划部署,详细制定方案,无论是40℃的高温,还是下着倾盆大雨,他都坚守一线,凭借多年工作经验 ,带领官兵连续奋战,一次次圆满完成了装备的接发任务。

记者了解到,张新营不但是专业的行家里手,带出的“徒弟”也是佼佼者。为了使身边的战友都能熟练掌握洞库维护知识,他毫无保留地把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与大家分享。从简单的保养操作到复杂的仪器使用,他都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讲。同时,他还将技术尖子集中起来,成立了技术革新小组,并带领小组结合洞库存储特点革新出了“快速物资收发”、“读卡物资管理”等多种保障方案。在他的努力下,仓库物资管理水平有了实质性提高。

作为仓库最老的兵,他可谓硕果累累,可他档案中的奖励却是寥寥无几。 记者 郝园园 通讯员 王庆厚 朱林林 朱星

【责任编辑:李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