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14年一季度中小企业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我市中小企业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三大主体”和“三大一中”工作战略定位,以建设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服务中原经济区为战略方向,按照“强投资、夯基础、调结构、求提升”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市中小企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但部分经济指标增速较去年同期相比放缓,稳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
一、一季度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中小企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截止3月底,中小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962亿元,同比增长10.5%,较去年同期放缓2.3个百分点,占GDP比重6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3亿元,同比增长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38亿元,同比增长9.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01亿元,同比增长11.9%。
2、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稳定增长,小型企业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86亿元,同比增长9.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9.1%。其中,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256亿元,同比增长8.9%,小型企业完成增加值230亿元,同比增长12.8%。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营业收入1847亿元,同比增长12.1%,实现利润159亿元,同比增长7.9%。
3、民间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今年以来,我市民间投资按照全市强投资工作要求,以新型城镇化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生态环境建设、民生改善为重点,以项目为主要载体,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投资促增长、促发展,民间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第三产业投资远高于其一、二两个产业投资增长。截止3月底,我市民间投资完成527亿元,同比增长24.5%,成为全市固定资投资增长的主要支撑。其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60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58亿元。
4、税收收入稳定增长。一季度,中小企业累计完成税收99亿元,同比增长21%,占全市税收总量的62%。其中,国税完成59亿元,地税完成40亿元。中小企业税收已成为我市税收的主要来源,为全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郑州都市区建设做出较大贡献。但是税收较快增长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市中小企业税收负担仍然较重。
5、消费品市场繁荣发展。一季度,中小企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95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批发业完成52亿元,同比增长14.2%;零售业完成365亿元,同比增长12.2%;餐饮业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10.1%;住宿业完成5亿元,同比增长5.2%。
总体来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积极采取措施,正确应对中小企业发展中出现的结构调整任务加重、产品市场需求放缓、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和稳增长与调结构互相交织的局面,中小企业取得了平稳运行的良好局面。中小企业的平稳发展,是我市安置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和维护稳定的主渠道,是增加财政收入、扩大投资、拉动消费和活跃市场的活力动力所在,对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结构性矛盾对经济的影响进一步突出。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速不高,虽有宏观经济形势的外部影响,但根本在于我市中小企业自身的结构性问题。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大多从事低附加值产品的加工生产,处于整个产业链的底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不高,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同时战略性企业和项目的拉动作用也在逐渐下降。主导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拉动作用减弱,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回升缓慢,煤炭、电解铝、耐材行业持续困难。第三产业中的高端服务业占比很小,传统的批、零、餐、住、交运等服务业仍占主要份额,金融、外包、会展、创意、社区服务、智力型服务等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很小,高附加值低,带动性不强。
(二)中小企业用于发展的资金缺口进一步加大,融资难问题加剧。中小企业资金缺口主要为调整传统产业结构、提升主品竞争力和技术型、创新型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目前,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面临双重困境,即间接融资梗阻和直接融资不畅,中小企业外部融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这种单一的渠道,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申请条件除了以较高的利率补充风险溢价外,还通过承兑、抵押担保等非价格模式提高贷款条件。同时,银行为防止贷款损失,实行信贷配给,对无抵押担保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受阻。此外,国有银行信货权上收也造成中小企业货款趋紧。直接融资渠道中,除少数成长性高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可以吸引风险基金,在三板市场上市外,大部分中小企业不满足上市条件,无法利用资本市场。在上述情况下,中小企业不得不借助民间金融市场,采取民间借货、拖欠货款、相互担保等方式融资,这不仅导致金融市场发育不规范、商业信用受损,还抑制了企业自身的活力,融资难现状进一步加剧。
(三)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企业间协作配套关系不协调。金融、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仍然较弱,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健全起来,专业教育、人才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和法律援助等机构在服务中小企业过程中追求利润最大化、服务意识不强、对企业需求支持不足。大、中、小企业间的组织联系相当松散,大企业搞“大而全”,而中小企业又搞“小而全”,不能相互协调,未形成小企业的零部件和中间产品与大企业产品配套。我市的耐材、铝加工、机械制造等行业未有效形成大、中、小企业相互协调、和谐共享的配套生产链条,大企业在发展中常常只顾及自身,不能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
三、措施
(一)贯彻落实好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切实抓好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措施落实工作,并结合措施出台当地支持政策。继续贯彻好国家、河南省、郑州市近三年来出台的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并开展涉及各部门政策的细分工作。做好郑州市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暂行)办法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实施细则等3个实施细则落实工作,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对政策的贯彻实施,加大财税支持、加快结构调整、缓解融资困难等,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二)推动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转变工业中小企业增长方式。做大做强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两个战略支撑产业。大力发展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3D打印、物联网、云计算、新材料、生物及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力度,重点扶持,重点突破。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多种手段,提升改造铝精深加工、建材耐材、食品、品牌服装及家居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提高金融、外包、会展、创意、社区服务、智力型服务等高端服务在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盘活本土中小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对本土中小企业支持,实行与招商引进企业在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人才引进等方面实行同等政策待遇,鼓励企业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三)加快建立中小微企业统计数据库,加强对经济发展运行监测。中小微企业运行统计监测工作是履行指导和服务中小企业职能的重要内容,是保持我市中小微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通过对中小微企业运行监测,加强对数据的加工整理和分析,做好全市中小微企业经济运行的预测预警工作,对全市及各县(市、区)、乡(镇、办事处)企业数量、主要经济指标变化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性、普遍性的问题,及时抓住发展中的焦点、热点、重点,做出有预见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分析、判断,提出正确建议,发挥中小企业数据库统计监测的参谋作用,使这些分析和建议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视野,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搭建好银行、担保公司与企业之间的融资桥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鼓励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为有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与资金支持。2013年,我市融资性担保行业新增担保业务额443.7亿元,在保余额442亿元,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企业贷款85.2亿元。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已成为缓解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进入股权市场融资、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在对外合作上加大力度和范围。用好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种子基金”贷款和财政补贴贷款资金,设立过桥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五)提升中小微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和提高职工素质工作。继续开展企业家国内名校短期脱产培训,提升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素质;引导社会优质服务资源,重点对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开展相关技术、营销、市场等培训。支持企业提高职工素质,注重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鼓励企业家参与管理咨询专家与小微企业服务对接活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