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好学生就是捧住了饭碗”
■吴奕 张明平
都说给大学生当学业导师是份良心活儿。5年前,江苏大学开始在本科生中推行学业导师制,对于这样一个新鲜课题,擅长上课、搞科研的专业教师迷惘了。
5年过去了,从被动到主动,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这个良心活儿,江苏大学专业教师人人抢着干。有了学业导师,学生获得更加清晰的学业指导和专业引领;学业导师则收获了一份教书育人的价值和情怀。
校长带头当起引路人
“1980年我上大学,从10月1日开始跑步,一直坚持到大学毕业。冬天下雪了,操场雪地上第一个脚印是我的。”近日,江苏大学2014级流体卓越班来到镇江世业洲开心农场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江苏大学校长、学业导师袁寿其和学生们唠起自己的“跑步经”。
自江苏大学推行学业导师制开始,袁寿其就率先当起学业导师,2014级流体卓越班已是他带的第二届学生。
校长当自己的学业导师,有什么不同?学习委员毛文雨坦言:“其他班同学都说我们班很可怕:上课时前三排位置永远被我们班占据;全班所有人都在备考托福;期终考试像考研一样认真,不考90分以上都不好意思。”
第一次与学生见面,袁寿其花了3个多小时,让每名学生说说大学4年的目标是什么、打算怎么过,并一对一解答他们心中的困惑。“大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在很迷茫的状态下袁老师告诉我可以做什么,一下子就有了方向。”学生严利果是湖南人,家境贫困的他原先计划本科毕业后就创业养家,现在他的目标是出国深造,做一名卓越的泵业工程师。
个性化指导和创新能力培养
从9月开始,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朱瑶就进入了团团转的状态。虽然才大三,她却同时主持和参与了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江苏大学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等4个项目。“能顺利申请到这些项目,多亏了邱老师的细心指导。能有这样的教授当学业导师,是我的幸运。”朱瑶口中的老师正是她的学业导师邱凤仙教授。
邱凤仙所在的化学化工学院是江苏大学有名的“三多”学院——教师投入多、研究项目多、科研成果多。担任学业导师,邱凤仙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指导的15名学生全部获批校级大学生科研立项资助项目;多人专业排名第一;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SCI论文。
邱凤仙的秘诀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创新能力强化培养。“不管你来自哪里,高考成绩怎么样,到了我这儿就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都是我的好学生。”在邱凤仙看来,当学业导师后,她有更多的时间和本科生接触,把每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都摸得清清楚楚。
学生是老师的饭碗
2013年,从同济大学毕业后,温修春来到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工作,初来乍到的他对学院里的一句流行语印象深刻——“学生是我们所有老师的饭碗,学生培养不好就相当于丢掉了我们的饭碗”。
担任工程管理专业1401班学业导师后,“饭碗意识”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温修春心里。在当学业导师的第一个作品上,他倾注了全部心血,这注定他成为一名“走心”的学业导师。
苏圣是工程管理专业1401班的“独行侠”,性格内向的他很少和同学、父母交流,学习也总徘徊在挂科的边缘。每次开学、期末、大考小考前,温修春都要把苏圣单独叫到办公室,询问他的生活、学习和备考情况。“这个老师怎么管得比我爸妈还多?”一开始,苏圣还有些抵触情绪,一年下来他被打动了,“有这样的好老师关心我,我还是要好好学习的。”
温修春说,当学业导师,就像给了他一块试验田,他可以放开手脚用4年时间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如何提高。尤其是像他一样的年轻教师,不应该满足于教室、教研室两点一线,而要和学生们在一起,更多了解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反馈,更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江苏大学规定,担任学业导师是专任教师晋升高级职称的必备条件。每所学院都根据本单位的专业特点、学生状况、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学业导师管理实施细则,学业导师的选聘、管理和考核越加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