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顿免费房券是一服“蒙汗药”?
首席评论
□阅尽
消费者花几千元购买的希尔顿卓越俱乐部会员卡和礼券无法正常使用,特别是其中的“免费房券”,拖到过期变为废纸也没预约成功。这是羊城晚报连日报道的广州多家希尔顿酒店“免费房券”的怪象,而媒体接到的类似投诉已多达四五十桩。
推销会员卡时甜言蜜语,“持有此卡便好似酒店的‘上帝’,有免费房享,有优惠餐券用”,但当人们真金白银购卡后,便订不上免费房,即使订上也需外国信用卡担保(有几个国人能有?),否则,钱只能打水漂。最可气的是退卡得付300元“托运费”。300元投递一张卡,这是往月球送吗?
在良莠混杂的消费环境下,国人对洋品牌、跨国公司等一向青睐有加。毕竟,跨国经营的“金字招牌”不是蒙来,也非抢来,而是在市场中打拼出来的。正是这溜光入耳的“好名声”让消费者放松了戒备,于是,当一盘洋味十足的“优惠大餐”端上来时,谁会想到是钓饵呢?
话说希尔顿酒店,那是全球连锁的大品牌,声名显赫。在常人眼里,断不会为区区几千元干些坑蒙拐骗的勾当。但是,怪事恰恰就让人们见识了!几千元买来的会员卡最后形同废纸。不,连废纸都不如。废纸还可卖给废品站,废物利用。退卡你得倒贴几百大元!而拿在手上,看着都窝气。
当然,这种事酒店也有托辞:免费房按比例投放,意思是只怪持卡人运气欠佳喽。但推销卡时并无类似“善意提醒”,只道是千般好万般值。当然,也有业内专家发话,称免费房券是“一房东、二房东”的关系,暗喻此事或为合作方所为。但是,合作方打你招牌为你推销客房,若说“一房东”被蒙在鼓里,完全没干系,这话任谁也不信,何况对方还是你的“全球合作伙伴”呢!
在影视或文学作品里,常见“绿林好汉”下蒙汗药的场景。乘人不备,偷偷在茶饭里下药,待你醒来,已被洗劫一空。更惨的是,你有可能永远也醒不过来。现代商品社会,公然下蒙汗药劫掠的行为已极为罕见,但打着各种“优惠”“免费”等幌子,诱人上钩或请君入瓮以骗人钱财的行为,与下蒙汗药本质上又有何区别?
这事无疑需要监管部门出马了!近年来,随着外资或跨国企业的大量涌入,国内发生洋品牌侵权的个案日渐增多,但中国消费者遭遇的普遍难题是维权难。面对一些强势蛮横的跨国品牌,消费者显得既弱势又无奈。对方不仅财大气粗,且还吃透了贵国的法律、市场、监管环境等,深知个中的窍门,晓得漏洞所在,要么跟你打太极,要么理都懒得理你,最终大多中国消费者只得吃哑巴亏。
正如有网友所评论,若在国外,这类事情便极少发生。何故?盖因涉事企业不仅可能面临巨额罚款,也连带着品牌信誉的严重受损。正因中外两种市场某些方面监管环境上的落差,某些跨国企业便玩起“两面派”,如产品召回不包括中国市场,销往中国的产品配置或品质有差异等。当面对消费者投诉时,一些洋品牌更是使出双重标准,某些品牌的服务甚至还不如国内品牌。
近年来,面对某些跨国品牌的“店大欺客”,人们时常见到街头上演的“牛拉豪车”、“砸高价彩电”秀等等。过激的维权行为不提倡,但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也必须及时制止惩处,不论它是中国还是外资品牌。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阅尽
责任编辑:孔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