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债”会否挤出城投债
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即将开启。财政部5月21日发布《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的通知,明确2014年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北京、江西、宁夏、青岛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这意味着“中国版市政债”正式拉开帷幕,而在此前,地方政府在债券市场上的融资主要通过平台融资,即发行城投债来完成。
业内预计,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未来地方债自发自还全面铺开将成为大方向。在此背景下,城投债是否会边缘化,甚至被“市政债”所替代?
城投债仍是重要渠道
从此次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额度来看,仍然在年初的4000亿元地方政府债额度内,并没有为缓解地方政府的短期偿债压力额外开辟新的来源。这一数字与今年地方政府债务总数相比,仍然相去甚远。今年,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到期债务为2.4万亿元,如果加上担保责任和救助义务的债务,今年的到期债务总量为3.6万亿元。“这意味着从短期来看,城投债仍将是地方政府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中信证券分析师杨丰表示。
这从城投债市场的表现也可见一斑。4月以来,城投债一级市场出现了井喷式增长。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显示,城投债发行额同比猛增3倍多,至1838亿元人民币,创下2002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而去年同期发行额仅为390亿元。“城投债发行火爆,不排除地方政府面对即将到期的兑付压力,加大借新还旧力度的可能性。”中诚信国际分析师李诗认为。光大证券统计显示,今年将有3526亿元城投债到期,创下近10年以来的新高。
业内分析师预计,在地方债务压力下,短期内城投债发行并不会受到“市政债”影响而出现大幅缩量。
长期来看,试点中的“市政债”可能与城投债并行,共同组成中国版市政债体系。以美日经验来看,美国将市政债分为一般责任债券和收入债券,日本分为地方公债与地方公共企业债。地方公共企业债和收入债券的还款来源均是特定投资的收入。“地方公共企业债和收入债券与目前我国的城投债类似。”杨丰认为,如此大规模的城投债并不一定会被当前试点中的“市政债”完全替换。
短期迎来利好
“‘市政债’试点并不意味着城投债整体信用风险将上升。”国泰君安债券分析师徐寒飞认为,由于“市政债”全面铺开的周期很有可能比较长,就算是低信用级别的城投债也仍可受到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
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市政债”试点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这一新的融资渠道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的短期周转压力,将使得地方政府的现金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从这一角度看,‘市政债’试点短期将对城投债产生利好。”杨丰表示。
从城投债的流动性来看,虽然与“市政债”相比,城投债一旦违约,其偿还责任不会直接指向地方政府,而自发自还的地方政府债券则明确由地方政府承担偿还义务,相比之下,城投债将显现出一定的弱势。“但这并不会影响城投债的需求。”杨丰认为,“市政债”发行后,其收益率将不同于城投债,城投债的收益率预计将偏高。此外,“市政债”为市场提供了一种新的品种,并不会影响存量或者新发行的城投债的流动性。
但在试点的推进中,业内人士认为仍然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可能对城投债市场产生影响。中金公司分析师认为,在政府债务透明化的过程中,其中一个不确定性因素就是如何处理存量城投债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城投债存量为2.56万亿元。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特别是近期非标融资被压缩、房地产景气度下行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不同融资渠道的转换和衔接需要较为顺畅的处理。”中金公司分析师认为,在此过程中,不能排除发生局部风险的可能,这一不确定因素可能引发市场对城投债风险的再度担忧。
随着“市政债”试点的推进,对地方政府及其发行的债券进行信用评级的工作也将很快提上议事日程。此次试点也对地方政府的信息披露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试点地区应及时披露债券基本信息、财政经济运行及债务情况等,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要注意信息披露和引入信用评级对城投债的影响。”招商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孙彬彬认为,对城投债的评级要求未来可能提高,城投债不同个券的分化可能拉大,需要注意相关风险。(经济日报记者 陈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