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多措并举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0.11.2015  14:32
  近几年,鹤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把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向社会大众提供基本均等公共教育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推动城乡教育均衡持续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市政府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保障措施,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各县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健全校长、教师交流机制,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淇县、鹤山区、山城区先后在2010年、2012年、2014年被省政府评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区,并获得专项资金奖励,淇滨区被省教育厅评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单位。在2013年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中,淇县、淇滨区、鹤山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015年,山城区通过省政府验收,目前正在准备迎接国家督导验收,整体上看,鹤壁市各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一是解决好城镇义务教育“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投入资金近3亿元,为城区中小学更新了计算机多功能网络教室、课桌凳,补充了实验设备和图书,为市淇滨中学、淇滨小学、实验学校、湘江小学、鹿鸣小学等学校建设了教学楼、办公楼,进行了优质资源扩容。还在新区规划新建了湘江中学、福源中学、嵩山小学、明达小学等7所中小学。2014年,编制《鹤壁市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2014-2018年)》,就缓解城镇中小学“入学难”、“大班额”问题提出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14-2018年,该市计划投资9.18亿元,新建(迁建)城镇小学15所、城镇初中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改扩建城镇小学24所、城镇初中13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4.9万个,其中小学3.1万个、初中1.8万个。      二是针对办学条件相对较弱的农村学校,实施校舍安全、校舍改造、现代远程教育、实验室装备、课桌凳更新等多项工程,补足他们的“缺额”,缩小其与城区学校差距。近几年,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其中,投入农村学校校舍改造资金4020万元,新建教室面积13226平方米,改造教室面积13411平方米,新建宿舍面积11534平方米,改造宿舍面积4633平方米,新建、改造餐厅面积2140平方米;投入资金7664万余元,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装备工程,新建并装备农村中小学实验室308个,增加体音美器材2400万元;投入资金5000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班班通工程,实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全覆盖,全市65%的班级装备了班班通,并链入了门类丰富的教育资源库;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为农村中小学配备课桌凳20余万套;投入资金578万元,为农村中小学装备图书50余万册;投入资金21882.4万元,实施校安工程,完成规划面积22.07万平方米。2014年,启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编制了“全面改薄”项目规划(2014-2018年),规划总投资3.38亿元,改善浚县、淇县县域内220个项目学校(含教学点)基本办学条件。      三是实施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通过采取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等方式,对全市农村教师进行轮训,培养了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与此同时,市教育局还特别注重通过送教下乡、一对一指导、捆绑式考核等形式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市农村学校的骨干梯队基本形成,并正在农村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是以城乡教育互动为契机,有效促进农村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与改进。第一,实行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制度。每年都安排城市学校的教师到乡镇及以下学校开展支教。对于支教教师实行双重考核,完不成支教任务或支教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得晋升高一级职称。第二,实行上挂下派制度。选派一批城市学校干部到农村学校任职,选派一批农村学校干部到城市学校挂职锻炼,通过上挂下派这种形式,切实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通过言传身教,转变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第三,实行对口支援、送教下乡制度。每所城市学校与一所农村学校“手拉手”,结成对子,从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学生管理等方面对受援学校给予指导、帮助,到年终根据年初制定的目标一并考核。通过城市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作公开课、示范课、理论讲座,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市学校听课、跟踪学习、参加教科研活动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业务水平。      (鹤壁市教育局 董民全 尹向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