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靖宇”:教育学中有真知
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初见时,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黛眉如烟,薄唇如樱,白净的鹅蛋脸总挂着亲切的微笑。在与她的交谈中笑声不断,让人感受到她的随和亲近。
百转千回说爱“你”
“对未来迷茫时,就认真地把当下的每一步走好,该来的总会来的。”袁靖宇与教育学的结缘看似无奈地选择,却又像冥冥中的注定。
被调剂到教育学的袁靖宇是抱着转专业的念头到教育科学学院学习的。但当面临转专业机会时,她却犹豫了,“经过一个学期我发现自己并不排斥教育学。”而让袁靖宇彻底“沦陷”在教育学中的是一次名为“七彩阳光”的暑期实践活动。在留守儿童学校,孩子们用超乎年龄的坚强来面对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刚到留守儿童学校的时候,看到孩子们骨碌着乌黑的大眼睛打探着我们,好奇又不敢亲近的样子,打心眼儿里喜欢。但当提到他们父母时,孩子们更多的是用沉默和哭泣来回答。”想到自己小时候跟着奶奶长大的相似经历,袁靖宇对孩子们心疼不已的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学习本专业为孩子们送去温暖和良好教育的决心。
“我们参加的帮助留守儿童的活动真正能帮到他们的地方十分有限,我希望能用另一种方式致力于关注更多的教育问题。”
不曾爱过 如何懂得
有些路,你不走,永远不知道它有多美。“教育学这种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最好的学习方法便是读——让我记忆犹深的是《教育漫话》的读书任务。交上认真整理的读书笔记后,本以为老师只会一览而过,但最后满满的批语却摆在了眼前。”可见她喜欢上教育学,并在大二时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大三时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与老师的责任心是分不开的。
奖学金加上生活年级长、辩论队队长、前学生会主席的耀眼光环,使她成为当之无愧的学神。其中和队友一起打辩论的日子最令袁靖宇印象深刻,“还记得参加校赛以来的一个多月,从棉衣到毛衣再到正装出席,我们都习惯了无时无刻讨论辩题的状态,餐桌上、路上,甚至在办公室熬到十点钟,我们一起苦过累过但更多的是一起笑过,到最后,输赢对我们而言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袁靖宇这样回忆着她的辩论队队长时光,苦中求乐,收获颇丰,她在“学神”的路上越走越远。
心有所愿 行而成立
每个人都应找好自己的人生坐标,脚踏实地的插上属于自己的胜利旗帜。袁靖宇对自己的道路的规划十分明确,“我想要考教育原理方向的研究生,并计划读博。希望以后做大学老师或者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家乡在新疆的她有着深深的恋乡之情,游子终要归家,能够回到家乡工作也是她的心之所系。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等待上。”即使有很大几率被保研,她仍然每天坚持早出晚归去图书馆认真准备。正如之前她做到的学习工作两不误。“当时,学习任务加上年级工作,每天要熬到很晚,吃饭、作息不规律,很长时间脸上一直起痘,最忙的时候几天就瘦了四斤。”当别人羡慕着人生赢家的她时,殊不知她背后经历了多少艰辛,付出了多少焚膏继晷的努力。然而正是努力与坚持,才成就了出色的她。付出皆有回报,真心希望她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越走越远,路上风景皆如她一般的光明。(河南大学报 第1132期 2016年5月20日 第三版 点击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