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左右——追求质量更优的增长
19.03.2015 10:38
本文来源: 社会科学院
立足实际的新调整、新布局、新谋划
从2008年的9.6%到2014年的7.4%,我国经济增速换挡是一个从被动降速到主动降速的过程,这期间,经济的转型是艰难而痛苦的。但2015年,将经济增长目标从7.5%降至7%,则是我国完全主动降速的过程,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把握实际、尊重实际的新调整、新布局、新战略。
基于实际的新调整。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正转向以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
增长目标放低,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陷入颓势。从经济发展的增量或含金量来看,尽管增速在下降,但经济发展的质量连年高于往年。这点,从2014年与2007年发展数据的比较就可见一斑。2007年是近2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水平最高的一年,当年GDP较上年增长14.2%,如按当年人民币平均汇率折算,新增GDP约合7944亿美元。这意味着2007年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其所对应的GDP新增量是559亿美元。而2014年7.4%的增速尽管是我国经济进入新世纪以来增速最低值,但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GDP新增量高达1171亿美元,是2007年的两倍多!在增速下降的前提下,经济发展“含金量”不减反增,得益于我国庞大的经济总量。所以,我国2015年GDP增长目标设定在7%左右,既符合我们当前的经济运行当中的矛盾,也符合当前国际经济的基本形势,还符合我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以后的经济发展环境。
研究实际的新布局。7%左右既是2015年经济的增长目标,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2015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既是兼顾了“需要”和“可能”的务实之举,又是把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布局。
2015年的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中,复苏动力不足,外需难以提振;国内增长动力不足,消费需求难有大的提升,对稳增长具有关键作用的投资因制造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因素,难以维持快速增长。同时,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也不容许再盲目追求高速度。适当降低增速目标,强调提质增效,赋予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大的空间。没有了高增长目标的压力,各级政府就能腾出更多精力,切切实实将调结构进行到底。企业在整个国家更重增长质量而非速度的背景下,不能再寄希望于大规模刺激政策,就会根据实际调整心态,通过技术创新等挖掘内部潜力,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尊重实际的新谋划。明确提出经济发展速度7%左右,是政府对经济增速放缓充满理性的判断和对市场增长充满耐性的自信,意味着我国不仅着眼于当下,更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经济形势分化,世界经济进入一段较长的萧条时期的背景下,我国将在减轻资源和社会压力的同时,着力于改革持续几十年的旧有增长模式,实现平衡增长、改革与转型的战略目标。在“十三五”期间,只要保持7%左右的增长,就可以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因此,这个小幅放缓,其实是为未来经济发展转型积蓄力量,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新的驱动力积蓄力量。正如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那样,经济增长预期7%左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经济总量扩大和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符合发展规律,符合客观实际。以这样的速度保持较长时期发展,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就会更加雄厚。
有就业、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速度
当经济步入新常态,7%的经济增长目标不仅是一个速度,更代表一种发展态度;不仅是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表现,更是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表现载体。
有就业的增长速度。近年来我国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发生显著的改变。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长期矛盾凸显的情况,增长速度有下行的趋势。不过,如今一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与原来的含金量发生了显著的不同。前些年,在第二产业占GDP较大分量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够涉及100万人的就业,而如今,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占GDP迅速上升,加上小微企业、电子商务、互联网经营等新兴业态的出现,就业的弹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在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就业。这点从2014年的数据就可以得到证实。
2014年中国GDP增长7.4%,但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较2013年(当年GDP增长7.7%)多增加12万人,就业在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情况下,不减反增。所以,对于今年的新目标来说,虽然由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今年高校毕业生达749万人,为历史最高,加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就业形势还是相当严峻,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服务业的增长,小微企业的发展,随着经济体量的加大,现在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因此,7%是一个务实的速度,也是群众得实惠的增长速度。按照这一速度,不仅到2020年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没有问题,而且能够保证更加充分的就业。
有质量的增长速度。“7%”虽然低于过去的增长目标,但我国经济的绝对值已是世界第二,我们必须适应在大规模基础上的健康增长,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增长。我们现在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60万亿元,每年经济的增量就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年度总量,所以现在也没有必要像过去那样保持那么高的增长速度。过去我们为了吃饱、穿暖,拼命发展经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现在把速度主动调下来,将过度扩张型的发展转变为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有助于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改革顺利走过深水区,打好攻坚战,也有助于化解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有效益的增长速度。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发展还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全心全意搞发展,但是这个发展更多的是要关注增长的含金量,实现有效益的增长。如果设定再高点的目标,我国也有可能实现,但各方面会绷得比较紧,会进一步加重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负荷,增长的边际效益也会下降。因此,7%是一个不再盲目追求高速度,把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指标。再者,GDP的目标是7%以上还是以下,并不是重点。关键在于背后的内容,是以什么方式实现的。面对各种挑战,通过改善经济结构,找出新的增长点换取的经济增长才有意义。
7%不是慢、不能等、不要靠
放缓速度不是简单的“慢、等、靠”。在保增长的过程中要调结构,在调结构的同时要保持合理的增速;在强国力的同时要惠民生,惠民生必须保持合理的增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所以,速度和结构都不能少,鱼和熊掌都要兼得,这是必须要强调的。
放缓速度不是“慢”。在整体经济换挡的过程中,经济增速不再是唯一的绩效指标,但也不是单纯的将经济增速一味地慢下来,而是在用降速来实现有质量的增长,也就是经济换挡不失速。经济增长不能强行拉高,要考虑现实的可能和社会可承受能力;但也不能任其失速,要保障基本的发展和稳定。转方式、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都需要做大做强实体经济。要保障民生和社会支出,要加大高科技创新投入,要为调结构促改革提供宽松环境,要解决就业避免大量的失业,要实现全面小康,等等,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势头仍然很重要,所以,GDP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容忍数字下降,强调提质增效,赋予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大的空间,是此次下调增速目标的题中之意,关键在于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要在稳住速度的同时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既不能为了速度就把质量降下来,也要防止经济失速的风险。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
放缓速度不能“等”。当今世界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竞争与合作共存的时代,更是“互联网+”的时代。速度放缓,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放松发展的弦子。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要实现“换挡不失速”,就要抓紧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就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引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时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和改造升级传统引擎。
就河南来讲,新型城镇化创造的消费需求将成为河南一个重要的增长点。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航空港建设等改革开放新举措,河南将进入一个更加崭新的发展阶段。
放缓速度不要“靠”。7%左右的增长目标,要实现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还需要我们抢抓机遇,增加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快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积极调整结构,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将从扩大消费、增加投资、助力新兴产业和业态等方面入手,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而这一“强”音,势必让多个相关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面对经济下行的难题,政府不能唱“独角戏”,要千方百计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要提高投资效率,加强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要注重创新,这是未来最具潜力的增长点,也是河南实现有质量增长的现实途径。要坚持就业优先,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小额贷款力度,帮助创业人员解决融资难问题。同时,建立更多的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为创业提供场地、技术、信息等各方面保障,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靠创业带动创新。要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结构性减税等措施促进小微企业发展,营造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确保预期增长目标的实现。
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建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实施“河南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省转向制造强省,实现河南振兴、中原崛起。⑥5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经济学家谈经济增速
●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中国调低经济增速目标,不会对世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绝对不能再回到靠投资拉动经济的老路,但也不是说不要投资。7%已经很不容易,但中国经济基数大,要对中国经济有信心。一要提高投资效率,避免产业空心化;二要加强实体经济的发展;三要注重创新,这是中国未来最具潜力的增长点。
●贾康(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设定的目标可以更加精细一些,考虑到适应社会心理、引导预期等方面,今年GDP目标设定为7%左右比较合理。
●汪涛(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中国政府将继续淡化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而更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即更加均衡、可持续的经济结构,更均衡的收入分配,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在房地产持续下行的背景下,预计政府会将今年GDP增速目标下调到7%左右。
●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7%左右的GDP增速符合新常态下经济中高速发展的需求,中高速发展的区间在7%-8%之间。
●王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GDP速度定位为7%是充分考虑了中国当前发展的现实和可能性。
●迟福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发展上要转变观念,科学合理的GDP增速是发展的基础,不能唯GDP。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种趋势下,关键问题是调结构。要重视GDP,更要重视GDP的增长质量。
●余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2002-2011年,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能源、原材料等重化工业和房地产业是这一阶段增长动力的主要来源。这十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达10.6%,高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平均水平。而近年来,这一高速增长阶段即将结束。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说法,我们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一个阶段结束了,一个新的阶段正在来临。
●潘建成(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改变以GDP评判优劣的标准,是地方适应新常态,转变观念的体现,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不唯GDP并不是说不要GDP。对我们来说,经济增长毕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基础,还是需要起码的增长速度。否则,经济增长过慢,有可能带来失业与资源闲置等问题。资源的过度闲置也是一种浪费。所以说不是不要GDP,而是要更高质量的GDP。⑥5
本文来源: 社会科学院
19.03.2015 10:38
省残联举行全省残联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
图为省残联举行全省残联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残疾人联合会
全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现场会在三门峡召开
图为全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暨残疾儿童康复残疾人联合会
省残联组织开展
“无偿献血,奉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
为积极响应省委直属机关工委、省红十字会《残疾人联合会
省残联召开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工作会议
11月8日上午,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