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银证系统故障:九千万资金一度“失联”
2000多名投资者、80多家证券公司、涉及金额约9000万元——记者日前接到投资者和券商反映,7月16日,工商银行银证系统发生故障。券商透露的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近9成开展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被卷入其中。
记者随后调查获得的信息显示,工商银行事后向证券公司发函证实事件发生主要源于“网络设备发生硬件故障”。有投资者和证券公司表示,一个月过后,对于如何赔偿这一问题,工商银行仍没有给出说法。有投资者表示,由于银证转账失败导致无法及时投资、还贷不及时产生利息等问题,银行应该赔偿;证券公司则指出,工商银行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在事后发出了两份差距颇大的对账单。
工商银行26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16日“银证系统出现短时异常,我行迅速发现问题并很快排除了故障”,并表示对相关系统进行了全面自查排除技术风险隐患。至于赔偿问题,工行表示“未造成投资者和证券公司资金损失”。
事实上,自三方存管机制建立以来,银证系统故障时有发生,但类似7月16日这样大面积的故障极为少见。业内人士指出,三方存管制度实施多年,已到需要重新梳理的时候,特别是银证对账环节银行话语权过大,且银行对银证系统小修小补已难以适应券业创新发展的趋势。
还原7·16事件
“7月16日那天,我从证券账户转出一笔资金到工行账户失败了,导致我没能及时还上房贷,多交了不少利息,这样的情况银行和证券公司是否需要赔偿?”日前,有投资者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反映,一向正常而且快速的银证转账失灵,尽管16日当天和证券公司进行了多次沟通,也没能及时把自己的钱转到银行账户里去。“当时证券公司的人就给我回复说是银行那边出了问题,并答应尽快沟通解决,但直到第二天才解决问题,影响了我及时还款。”
这位投资者表示,事后多次向营业部申诉要求赔偿自己的损失,至今没有收到明确反馈。
记者联系了这位投资者开户所在的券商,发现当日受到波及的投资者并非少数,而证券公司表示如何处理还在与工行协商。
记者采访了多家证券公司,尝试还原当时的情形:
“我们公司是当天下午接到客户投诉后发现出问题的,那时还是交易时间,客户想转进资金买入股票却发现系统仅显示‘已报’,一直没有显示成功,资金迟迟没有到账无法进行交易。”一家券商负责结算的工作人员王先生(化名)证实,“当时就联系了工行当地分行,工行反馈是局部问题。”
不久后,他发现问题比想象的复杂。陆陆续续有多个客户联系营业部,提出不管是从工行账户转入资金到证券账户,还是从证券账户转出资金到工行账户都失败了,而且这些营业部并不集中在一个区域。“随后我就接到了同行的询问信息,证券公司里做结算的工作人员大多认识并建了微信群。7月16日下午大家都纷纷在群里询问还有哪些公司出现了工行转账故障,当时我就吓了一跳,波及的公司大大小小,初步看起来就有几十家。”
当天收盘后,事件还在发酵。多家证券公司人士表示,16日下午4点,银行向证券公司下发第三方存管银证转账对账文件进行轧账——这正是一直以来正常清算的时间。此时,有证券公司“感觉大数基本对得上,但有少量的掉账”。而按照三方存管规定签署的存管合同,轧账出现问题时需以银行数据为准,加之问题笔数和金额较少,证券公司选择调整自己的数据并在当天将轧账结果按照流程上报给相关登记结算部门、交易所、投保基金和银行。
在绝大部分券商已经完成清算后,一份新的对账数据在16日晚11点后发到了各家证券公司的邮箱。17日凌晨3点,部分发现新对账数据的券商连夜对账,并从工行工作人员处获得口头确认,应该以第二次发送的对账文件为准。17日早上6:40左右,工行再次发送第二次银证转账对账文件,并于当日下午发邮件给各证券公司,要求各证券公司以第二次发送的银证转账对账文件进行轧账,此时大部分证券公司已无法重新进行清算,被迫据此数据进行手工调账。
8月26日,工行在回应报社记者采访时确认,7月16日系统出现异常。事件发生后,工行迅速定位故障设备,由热备设备实施接管,并与相关证券公司保持密切联系,按照约定的疑账处理流程,积极配合证券公司进行账务核对和调整工作。
“从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3点、6点多,工行接连给我们发邮件,但除了系统发送邮件外,我们负责后台结算的工作人员既没有接到电话通知,也没有收到短信提醒。据我了解,不少证券公司是到了17日上班之后才看到邮件,而且发现新对账单中出现问题的账户数据远远大于16日下午4点的对账数据。”王先生说。
7月17日上班后,针对头一天的故障,工行总行向各大券商发出了情况说明,并请各分行转发。一些区域性券商表示,直到20日后,才收到这份说明。
中国证券报获得的这份说明显示,工行对16日事件进行了解释:“7月16日我行银证系统前置所连一台网络设备发生硬件故障,由热备网络设备快速接管,热备切换期间发生部分银证转账交易单边账现象。因日间网络故障时银证系统数据恢复异常,导致当日16:10许首批生成的日终对账文件中缺少了部分日间单边账信息。我行发现此问题后进行应急处理,于当日23:30许重新生成正确对账文件发送给贵司,请贵司按照正确文件进行账务处理。”
损失有多大
尽管收到了来自工行的情况说明,但多家证券公司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份情况说明写得非常清楚,这次故障是工行造成的,接受新的对账结果等于工行让我们来承担最终的损失和赔偿、安抚投资者的责任。”一家规模较大的证券公司后台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展示前后两个版本对账统计差距情况时如是表示。
综合多家数据来看,一些证券公司前后收到的两份对账单涉及账户数相差超过十倍。17日,更多意识到账户出现问题的投资者开始向证券公司投诉、索赔,连带出现的状况让不少证券公司人士感到焦头烂额。
“没有及时还上房贷的客户只是这次事件中利益受损的一种情形,实际情况更复杂。”一家大型营业部人士透露,按照正常流程,客户资金从证券公司资金账户转出到银行账户的指令下达后,交易系统就会冻结资金,等银行接受数据并确认后,资金将转入客户银行账户,而下午4点轧账时银行正式确认该笔转账是否成功,若未成功,则证券公司需要按银行数据进行调账,转入资金与此类似。而7月16日银行系统交易时间出现故障及证券公司按第二次对账文件进行处理或手工调账后,导致部分客户资金不能正常使用或发生虚增,给客户和证券公司造成间接经济损失。
“我们一个客户正好要拿这笔钱还债,但资金没有及时划转出来。还有客户表示转出资金是为了给家人看病,转账失败导致了种种问题。而客户的第一反应都是证券公司出了问题,意见很大。”该营业部人士表示,不少账户客户资金使用效率较高,有的客户同时投资期货和衍生产品,这部分客户对账户资金信息敏感,一旦出现状况会及时和营业部联系。“还有客户到营业部讨要说法,我们只好解释情况、赔礼道歉,先送一些礼品安抚一下。”
转出资金带来的问题重重,转入资金失败也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少麻烦。由于资金转入失灵,不少投资者在16日当天并没能及时买入心仪的股票。“7月16日正好是这波行情快要起来的时候,直到现在还有投资者拿当时资金转入不进来说事,埋怨事故害他们错过了一波行情。”前述营业部人士透露。
另有券商人士透露,16日下午一些客户因转账失败到营业部投诉,营业部为客户临时垫付了资金,但按照银行最终确认的转账数据,原本因申请转账而被冻结的资金又回到了客户银行账户或证券公司资金账户中去。“结果有客户已经使用了垫付或虚增的资金,证券公司还得通过各种途径向客户追讨。”
“据我所知,一些大的券商已向工行发了律师函,要求工行负责。”王先生透露,事件发生已经一个月,工行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情依然没有说法。直接面对客户的证券公司却不能采取拖延战术,部分公司已经先行启动了客户安抚和赔偿工作。
7·16事件并非个案
“我从业时间这么多年,银行系统出现故障导致资金划转出现问题也不是第一次,但以往多数都是个别地区、短时间的问题,一般都波及个别营业部,牵涉的证券公司也比较少,像这次这样大面积、较长时间的故障是第一次遇到。”回顾这次事件,王先生透露,最后各家券商对涉及事件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和统计。目前有关部门统计情况显示,共有2000多名投资者、80多家证券公司受到这一事件波及,涉及金额约9000万元。这意味着近九成开展经纪业务的券商都被卷入了这次风波。
对证券公司来说,面对这样的问题不仅要考虑安抚客户,更担心的是未来账户安全问题。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大小银行都曾出现银证系统故障问题。
2007年10月,银监会专门就银证转账业务中的“单边账”问题发出风险提示,指出商业银行应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从保护客户合法权益角度出发,切实有效解决银证转账业务中的“单边账”问题。
7·16事件的爆发更加让这一系统问题不容忽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7·16事件起码反映了目前银证系统合作存在的四大问题:
一是应急措施不到位,处理方式不对等。出现事故后,银行接到证券公司报错信息时应尽快和证券公司沟通、采取补救措施,事后发布新的对账数据更应该及时主动通知证券公司。
二是目前运行的三方存管系统多数是2007年开始投入运转的。运行7年来,银行的系统和软件只进行了小修小补,没有大的升级换代,如不正视这一问题,随着证券公司创新产品的多样化,银行会更加跟不上市场的发展需要。
三是在三方存管的框架下,银行与证券公司签署的合作协议均规定对账数据应以银行为准,没有给证券公司留下申诉和辩解的机会,这造成了证券公司被迫接受银行单边账的问题,使得风险更容易转嫁到证券公司和投资者身上来。有证券公司认为,工行之所以认为并未造成投资者和券商损失,正是依据了这一条款,把皮球踢给了证券公司。
四是如何规避类似事件导致的系统性风险。7.16事件发生的时间并非转账高峰期,涉及的金额有限,如故障发生恰好遇上大额转账,按照规定证券公司必须及时交收、银行又没有及时作出反应时会容易触发风险传递,如何规避这一风险值得关注。
更有证券公司提出,7.16事件暴露了银证合作多年后沉淀的问题。“当年之所会采取银证合作的模式,是因为证券行业挪用客户保证金等风险爆发,三方存管制度可谓临危受命紧急上马,规则设定上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让银行管住证券公司。现在回头看,三方存管制度对于抵御市场风险功不可没,完全推翻并不现实,但这几年市场变化极大,银证合作日益复杂,是否已经到了需要重新梳理、优化三方存管制度的时候了?”
而在长远考虑背后,眼下证券公司最操心的还是如何解决完手边的难题。
工行26日表示,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对相关系统进行了全面自查,排查了技术风险隐患,后续还将定期组织与证券公司共同参加的联动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对于赔偿问题,工行则明确表示:“目前,各证券公司受影响账务已调整完毕,未造成投资者和证券公司损失。”
“其实最让我们难以接受的正是银行处理事情的态度,从事故发生、结算数据更新、甚至到现在,银行对如何做好处理工作也没有给出方案。”王先生如是表示。
仅就7·16事件而言,证券公司还在等待一个最终的说法。有证券公司提出应该分清责任和权责,银行数据问题导致的问题应由银行承担包括赔偿投资者在内的全部责任,证券公司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处理问题则由证券公司自行解决。
【责任编辑:樊欢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