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报》:履职尽责服务大局 为经济发展积蓄新动能
3月16日,《中国工商报》1版、2版刊发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省工商局局长马林青报道《履职尽责服务大局 为经济发展积蓄新动能——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工商局局长马林青》。
履职尽责服务大局 为经济发展积蓄新动能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工商局局长马林青
近年来,河南省工商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工商总局决策部署,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积极构建新型监管机制,服务“双创”取得新成效。河南省作为中部经济大省,今年将采取哪些举措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经济发展积蓄新动能?本报记者为此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工商局局长马林青。
记者: 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新动能正在撑起发展新天地。请您谈一下去年河南省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马林青: 过去一年里,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放松了市场准入条件的管制,使创业成本大幅降低,有效激发了投资创业兴业热情,取得明显成果。
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商事制度改革有效激发了创业创新活力。改革前办5个证照至少需要半个月时间,改革后普遍减至3至5天办结,有的甚至当天就可办完,缩短了申请人办事时间,节约了企业办事成本,极大提高了成立企业的便利化程度。
2016年,河南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99.1万户,比上一年增长20.7%。其中企业24.6万户,比上一年增长29.8%,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674户。截至2016年年底,河南省实有市场主体达427万多户,首次跃居全国第五位,继2016年上半年跃居全国第六位、中部六省第一位之后,在半年时间内再次成功进位。这些新设企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在带动就业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2016年河南新设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达226万人,比上一年增长18.8%。去年,河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督察组实地考察省工商局后,充分肯定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各项改革的前列。
记者: 今年“多证合一”将在全国范围实施,请您介绍一下河南在这一领域方面的有关工作,下一步对全面推进登记注册制度改革有何考虑?
马林青: 在过去几年里先后开展的“三证合一”“五证合一”改革是政府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重要举措,在2016年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自2016年10月1日起,“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截至12月底,河南共颁发新版营业执照71.2万份。
“多证合一”改革实施后,企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进一步降低,企业开办进一步便利,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从改革前企业自己跑五六个不同部门、提交几十份材料、等待好几个月的时间到改革后,企业只需要在一个窗口提交一份材料、三至五个工作日就可以领到营业执照。通过变“企业跑腿”为“数据跑路”,改革不仅让企业省时、省钱,更重要的是让企业省力、省心,省去了办理各项业务的制度性成本,能够把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到开展企业经营业务上来。
2017年要在继续做好“三证合一”“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后续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将更多涉企证照与营业执照整合,大力推行“多证合一”。目标是要将企业进入市场前后的各类涉企证照事项,该减的坚决减掉,能合并的尽量合并,能简化的尽量简化,通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减少制约创业创新的不合理束缚,营造更加便利宽松的创业创新环境和公开透明、平等竞争的营商环境。
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要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河南将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马林青: 商事制度改革促使新增市场主体大量出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是政府和百姓共同关注的热点。下一步,河南省将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要求,按照工商总局有关任务部署,持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南)”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一体化协同监管平台,加强联合信用惩戒,发挥好系统公示查询功能、联动监管功能、决策辅助功能等。
二是推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工作。深入落实河南省政府去年6月出台的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和联合运用办法,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完善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机制,推动实现“诚信企业一路绿灯,失信企业处处受限”。
三是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建立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今年工商部门随机抽查事项要实现全覆盖,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工商与其他监管部门的联合“双随机”抽查。
四是推进综合执法,与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沟通,整合执法资源,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加大基层建设指导力度,加强基层工作联系,提升队伍能力素质。
记者: 今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当前面临艰巨复杂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工商部门应怎样更好地履职尽责?
马林青: 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要通观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找准抓住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的着力点,履职尽责,有所作为,才能有地位、有权威。当前要持续深入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守住守好主阵地。
一是继续将商事制度改革推向深入。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工商总局的要求,我们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但从目前情况看,改革还存在一些“硬骨头”问题亟待突破解决,改革的深化空间和推进余地还很大。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着力点,提高市场准入便利化,推动审批制度改革,促进市场主体持续增长、活跃发展,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是持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我们近年来坚持“放管”结合,构建以信用约束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已经取得突破性成效。当前和下一步,要按照《“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的原则要求,更加重视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全国一张网”的作用,推进信息归集、共享、应用等工作,不断完善监管体制机制,推进协同监管、综合执法,着力在强化信用监管、推行智能监管、创新日常监管上下更大功夫,努力提升市场监管效能,切实把市场监管好。
三是注重强化消费维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目标,要求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肃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发布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行为,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必须改变传统观念,顺应形势,突出重点,通过改善消费环境,让群众花钱消费少烦心、多舒心,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新消费。
四是在提高服务水平上下更大功夫。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坚持从企业群众实际需求出发,用好用足创新发展政策,最大程度便民利民。进一步深化服务措施,继续抓好精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商标品牌战略、广告业发展、创业人才培育、市场主体分析报告等工作,服务发展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大力加强法治工商建设、队伍作风建设、信息化建设、基层基础建设,为依法履职和服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本报记者 李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