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政策工具箱将再开启 以增加有效投资为主

30.03.2015  11:19

面对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决策部门决心再次打开稳增长的政策工具箱。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将主要以增加有效投资为主,投资方向主要聚集在环保、水利、交通、通信四大领域。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我们这几年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的政策,可以说运用政策的回旋余地还比较大,我们“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

  从实际操作看,地方政府出手先于中央。近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共包括措施66条,涉及生态环保、交通设施、能源设施、棚户区改造、新型城镇化、社会事业、“高精尖”产业等7个领域136个示范项目,预计吸引社会投资金额将大大超过前三批总量之和2600亿元。

  3月26日前后,贵州省11个地市集中开工了一批重大项目,共涉及投资金额2417.23亿元。此外,从年初召开的各省(区、市)的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看,各省份普遍强调要“突出强化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

  从《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中央也即将推出新一轮的稳增长政策,而且在政策工具的选择上与地方较为一致,主要将强调增加有效投资。据国家发改委透露,目前正在准备和储备一批项目。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将围绕“7大类重大投资工程包、6大领域消费工程”和“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充实项目库,形成“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滚动机制。另有消息源显示,本轮有效投资将主要增加在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是环保、水利、交通、通信四大领域。

  “经济危机之后,我国长期依靠的国际贸易快速增长不会重现。同时次贷危机之后国际分工还停留在原有模式,这使得我国从产业链的低端到高端困难重重。为此,未来产业结构中需求空间主要还在国内。由于消费需求要在较长时间才能启动,要稳定中国经济,提高居民收入,从而提高国内需求,仍然需要投资的支持。我们不能因为过去投资中的一些失误就忽视投资。当前我国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基础设施投资既可以稳增长,又可以帮助产业结构升级,是一箭双雕之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郭杰说。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李自然表示,经济增长从需求来说有“三驾马车”,2015年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都比较疲弱,因此外需不可能有很大的改善,而消费需求能有平稳增长就很不错了。所以在拉动经济发展当中,还是要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切实提高投资的效率。现在的投资已经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铁公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的投资主要用于补短板、调结构、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政府在2014年就推出了七大工程包和六大消费工程。

  具体的投资领域可以从近期国家发改委在各地调研的方向上看出端倪。3月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由主任带头,分几条线调研地方经济形势。从产业分布上,可以看到,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辽宁调研时,先后在沈阳、大连实地调研了沈鼓集团、东软集团、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大船海工等企业,和本钢集团、沈阳机床、瓦轴集团、恒力石化等12家企业。李朴民则在山东、安徽两地调研,实地考察了电子信息、新兴产业、能源化工、特色农业、健康养老等重点行业和企业运行情况,以及产业园区、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发展情况。

  新一轮投资即将展开,有专家提醒,应注意投资的效率,切忌重蹈覆辙。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就提出,在针对创新的投资中,政府要避免过去在推动创新时的习惯性做法,避免犯以往的错误。比如,各级政府不应该做风险投资,更不要搞贷款。政府不要做创业企业的管理者,最多可以跟投,做小的有限合伙人。政府如果要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一定要慎重,严格控制其规模并明确其使命。“我们有过惨痛教训:上个世纪90年代,政府主导的中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破产。几年前,一些地方政府动用大量地方资金支持光伏企业,也损失巨大。”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