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工业引领 湖北夷陵闯出发展新路径

06.05.2015  11:08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牢牢把握“三维纲要”,突出工业引领,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转路径、转方式、转动力,闯出了一条新常态下发展区域经济的新路径。这是中国工业报记者日前从在黄石市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有关统计表明,2014年,夷陵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1亿元,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比重占到全市1/7;财政总收入48.6亿元,国税收入总额居全省县市区第二。

      夷陵是如何使区域经济一马当先的呢?该区区委书记刘洪福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下面的经验。

      找准新路径

      首先是建成了以工业主导发展的32公里小鸦路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带,沿线4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示范带以30%的土地,承载了全区60%的人口和70%的经济总量,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宜昌特大城市的大外环。其次是立足“两坝一峡”、国家地质公园等世界级旅游资源优势,将旅游作为转型突破口,全区建成18处景区景点。围绕共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坚持景区游、乡村游两轮驱动,突出全域资源、全面布局、全境打造、全民参与,推进三峡茶谷等十大片区建设,推出茶乡观光游等6条精品城郊乡村游线路,全域旅游格局加快形成。再其次是坚持“绿色决定生死”,严格控制动山、动土、动河、动树等行为。把投入作为硬保障,财政生态预算超过1亿元,成功申报西塞国国家森林公园,流域水质达Ⅲ类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3.6%,生态宜居已成为最靓丽的名片。

      培育新支撑

      突出工业引领,以园区拓容量、以项目扩增量、以科技提质量、以服务盘存量,初步建成以小鸦路为轴线的“一带两区六园”千亿工业经济带。实施“强筋工程”优产业,围绕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磷矿采选、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五大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食品饮料产业超过400亿元,装备制造、磷矿采选产业均超过100亿元。实施“壮骨工程”育龙头,支持企业二次创业,稻花香集团上榜中国500强企业、产值达338亿元,萧氏集团位居全国茶业行业前五强,全区规模工业企业达到220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05家,税收过亿元企业4家、过千万元55家。实施“育苗工程”培后劲儿,瞄准新兴产业抓招商、上项目,每月至少开工2个过亿元工业项目,投资10亿元的娃哈哈格瓦斯、投资5亿元的中电投风电等25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开工建设,上海爱登堡电梯、稻花香有所思饮料、宇隆新能源等22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产能70多亿元。实施“活血工程”通要素,三年筹资30亿元新建近10平方公里的小溪塔高新技术产业园,已入驻企业29家;围绕主导产业推进产学研合作,全区建成2个院士工作站、46家工程(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1%,地耗、能耗分别下降8%、5.2%。同时聚焦三大产业,打造现代农业示范

      区;舞活旅游龙头,打造城市商旅服务圈。去年接待游客近9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75亿元,连续2年游客满意度测评全省第一,旅游综合实力居全省县市区首位、全国百强。

      激活新动力

      该区充分发挥上海对口支援平台优势,学习对接自贸区,促进投资便利化。去年精简行政审批事项26项、免征停征收费24项,为创新创业松绑减负。全面推进区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推进重心下移,下放乡镇76项行政审批权,其中5项在村直接办结,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行集中上门审批、联合执法、先照后证,新增市场主体1.1万户。此外,出台鼓励规模经营、返乡创业等“夷陵16条”政策,引导城市资本上山下乡,带动56亿元社会资本投向“三农”。新开发助农贷、保证保险贷等新型金融产品,为企业新增融资5.3亿元。大力推行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城乡医疗联合体模式,教育、医疗高位均衡。推动城乡就业、养老、医保等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同步提标。随着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