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洛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将以稳定经济运行为首要任务

09.04.2015  11:17

      面对经济新常态,今年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将把稳定经济运行作为首要任务,发展高成长性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支柱产业,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加快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经济社会信息化。这是从3月30日召开的全市工业和信息化会议上获悉的。       去年,全市工业完成投资1411.5亿元       去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严峻挑战,全市工业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上年明显回升。       ●工业经济:全年工业完成投资1411.5亿元,同比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60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61.2亿元,同比增长8%。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营业收入6923亿元,同比增长17%;完成增加值2242亿元,同比增长17%。       ●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52.2亿元,其中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78.8亿元,同比增长33.7%;实现利润17.5亿元,同比增长17.4%;实现税收4.3亿元,同比增长35.2%;新增投资22亿元,同比增长115.6%。       今年,民营经济将新上投资超亿元项目110个以上       会议透露,今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要坚持底线思维,把稳定经济运行作为首要任务,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坚持调中求进,转中促好;以集群引进、扩大增量为重点发展高成长性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技术改造、优化存量为重点提升传统支柱产业;以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为重点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加快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经济社会信息化。       今年工作的预期目标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完成约束性指标。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0%;民营经济新上投资超千万元项目400个以上,超亿元项目110个以上。       瞄准七大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会议透露,今年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强化运行协调,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进一步完善我市工业及信息化企业运行统计体系,将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石化煤化、硅光伏、电子信息等行业重点企业及“小巨人”重点培育企业逐步纳入统计体系。同时,做好困难企业帮扶工作,及时提出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继续落实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分包重大项目制度,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提高产销率。       ●加快结构调整,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以做大做强高成长性制造业支撑增长,以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稳定增长,以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增长,全年实施340个投资亿元以上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0亿元。       ●加大开放招商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围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子制造及信息服务产业开展招商工作,2015年力争签约产业转移项目100个,引进省外资金400亿元。       ●实施技术改造,加快科技创新驱动       以我省工业领域新一轮技术改造为契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年实施技术改造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完成投资150亿元。同时,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健全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体系。       ●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中小企业活力       组织完成《洛阳市“十三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发展重点,进一步理清支持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为中小微企业松绑减负,落实涉企优惠政策。       ●突出两化融合,扩大信息消费和促进信息产业发展       编制《洛阳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引导我市信息产业加快发展,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同时,加大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力度,大力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实施一批示范性智能制造项目,加快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控技术应用率达到50%等。       ●化解产能过剩,推进节能减排       制订淘汰落后产能“十三五”规划与淘汰落后产能年度计划,把行业准入、规范管理与压减过剩产能结合起来,严格执行电解铝、水泥、钢铁、平板玻璃等过剩产能行业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积极推进工业节能减排。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市长陈向平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