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训巡礼之体操中心 河南体操站到奥运赛场就是胜利

15.01.2016  13:52
  2016年是奥运年,这是对每一个竞技体育人来说都会热血沸腾的时节,因为他们的终极梦想就是在奥运赛场升国旗奏国歌,于是现在正在进行的冬训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些神秘之师是怎样厉兵秣马?金牌运动员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传奇和故事?从今天开始,大河报记者将会带您陆续走进河南各个运动项目的训练中心。今天的故事,就从河南省体操运动中心开始。
  河南体操“回来了”
  昨日下午,记者刚一走进河南省体操馆,一股热浪向记者迎面而来,“体操队员的训练服都很薄,许多男队员还光着膀子练,这样动作的发挥才最精细。”体操中心主任陈皓告诉记者,“所以我们馆里的温度都很高。”这个冬训,除了在国家队训练的队员,其他队员都在郑州冬训。陈皓告诉记者。
  自从1997年名将范斌退役之后,河南体操近20年来始终沉寂,最低谷时队员仅10余名,梯队建设出现了严重断档,不但连参加全国成年比赛的人都凑不齐,甚至连基本的队内测验都无法进行。2010年,河南省体操中心成立,从2012年开始,河南体操在国内大赛上每年都有金牌入账,河南体操“回来了”!
  到底是什么法宝让他们扭转了局势?陈皓答道:“发现苗子,打好基础,交流引进,积极输送。”培养苗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昨日记者在体操训练馆看到几个年龄六七岁的小队员。“咱们现在着力从基层选拔,凡是条件不错也喜欢体操的,都可以进队试训。”已在体操队工作45年的资深教练甄卫民说。由于年龄太小,许多孩子进队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想家。当年,芦玉菲进队时也刚8岁,由体操队的夫妻档教练崔成玉和江丽带,夫妇俩几乎倾尽了自己的全部心血。2014年3月份,在一次训练中,芦玉菲不小心从平衡木上摔了下来,造成右脚脚踝骨裂,江丽就每天背着芦玉菲到训练馆,连洗澡、吃饭都是江丽亲自照顾。到了天热的时候,每天晚上江丽都会把芦玉菲腿上的石膏取下来,一个脚指头一个脚指头给她清洗。“培养运动员就是从娃娃抓起,我们要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对他们,才能把他们培养成才。”江丽说。
  里约奥运是正名机会
  虽然外界纷纷赞扬河南体操崛起,可对于陈皓来说这远远不够,“能在奥运会上升国旗奏国歌,在全运会上争金夺银,这才是真的崛起了。”于是,今年的里约奥运会就成为了河南体操的第一次正名机会,河南队现在有两名队员在国家队训练——16岁的芦玉菲和刘津茹,她们各有千秋,都有机会进入最后的大名单。
  20年前,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河南名将范斌获得了男子团体银牌和男子单杠铜牌,此后河南体操再无人站到奥运赛场上。河南体操人苦苦等了20年,今年终于迎来了曙光。“芦玉菲是一个全能型选手,她欠缺的就是国际大赛经验。刘津茹的优势在于心理素质好。”省体操女队教练组组长张立华评价道。不过,她们两人的成绩在国家队并不是顶尖,这也让陈皓对她们有着清醒的定位,“今年能站到奥运赛场上,对河南体操就是胜利。”
  “快乐体操”值得推广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体操是一件艰苦的事,五六岁的孩子送到体操队,前空翻、后空翻、高低杠、跳马、鞍马……看着孩子小小手掌磨出的茧子,相信不少家长都会打退堂鼓。在当下外界把体操“妖魔化”之后,这个项目在中国越走越窄,甚至只剩下了“为国争光”的作用。其实,在欧美发达国家里,体操非常普及,是3至6岁儿童的基础体能锻炼项目,可以充分锻炼孩子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达到一个气质上的培养。历史上,体操被誉为“运动项目之父”,许多例如跳水、蹦床、跳伞、滑雪等展示力与美的项目几乎都是传承自体操。
  为了扭转国人对体操的误解,国家体育总局从去年开始推行“快乐体操”的概念,不再把体操局限于竞技体育,而是全面走向大众。陈皓告诉记者,河南计划搞一个试点开展快乐体操,降低难度,降低风险,高低杠更低,平衡木更宽,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攀爬跳跃中锻炼身体。“简单地说,快乐体操就是让孩子们用一种轻松的心态去接触和学习体操项目,让他们更快乐,身体更健康,大脑更聪明。”参与的孩子多了,体操金字塔的基座大了,专业队的人才问题或许也就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