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86岁老太奔赴云南施甸 拜祭牺牲73年的哥哥
王营长生前照
王营长的两个侄孙子,在已挖掘过的墓穴前摆放祭品和鲜花,点燃香火。
核心提示丨7月7日是抗战爆发80周年纪念日,我省86岁的太康籍老太张王氏在亲人及志愿者陪同下前往施甸祭奠哥哥王春泉,与此同时,来自陕西和四川的另两路祭奠抗战英烈的亲属也相继赶赴施甸。张王氏说:“一是要看看我哥的遗骨,二是想办法把他带回来,落叶归根,我想他肯定也想回河南老家来。”
1
怒江边的英灵村民们代代守护
7月7日,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八十周年,“七七祭奠抗战英灵”暨“滇西远征军阵亡将士墓地普查及遗骸寻找活动”在云南施甸举行。
三位英烈终于盼来家乡的亲人。他们分别是:王春泉,河南省太康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14期一总队,39师115团3营少校营长,参战四次,两次立功,于1944年由楚雄接新兵步行返回保山驻地,因劳累过度病故。
简少良,成都人,远征军71军87师260团1营3连上士副排,牺牲于1943年。
郑发平,陕西华县人,71军87师260团1营一等佐医官,1942年参加滇西抗战,在松山战斗中负伤,于1942年7月15日牺牲。
云南省施甸县仁和镇热水塘村,是当年中国远征军115团驻扎地,村里的墙壁上,还留有很多当年的抗战标语和壁画,这里至今还有许多未找到亲人的远征军将士墓地。
施甸的百姓知道这些战士是为了国家而牺牲,他们便默默地守护着这些英灵。在太平镇莽林村,埋葬着一位名叫汪荣赵的战士,汪荣赵是湖北省宜城县人,第71军36师107团的上士,1942年12月牺牲。当地村民蒋贵芳管护这个墓地多年,每到清明节都会给他上坟。
74岁的钱有万是甸阳镇人,他每年都会去给一位名叫唐明喜的河南兵上坟。钱有万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是一位远征军的营长,唐明喜是他父亲的警卫,在滇西反攻时,他的父亲和警卫同时受伤,后来警卫伤重去世。父亲临终时,再三叮嘱他,照看好唐明喜的墓地,希望有一天能找到唐明喜的家人。
简少良是四川成都人,他的墓地位于太平镇乌木村,牺牲时只有19岁,当地村委会一直保护着这个墓地。今年6月,在广大网友和媒体的支持下,做了多年志愿者的施甸县万兴乡文化站工作人员苏泽锦为简少良找到了亲人。
苏泽锦利用工作之余,遍访怒江沿岸,在当地年长的村民帮助下,找到了很多散葬的远征军墓地,绝大部分没有墓碑。苏泽锦给这些墓地做了记号,希望有一天他们能获得体面的安葬。
2
高速公路旁志愿者发现一座远征军墓地
2017年6月15日,云南施甸正在修筑高速公路。此时,志愿者听说沿途有一座远征军的墓地,但不知道确切的位置,于是找到高速公路指挥部,请他们暂时停工。指挥部同意停工三天,配合志愿者的请求。村子里的李群老人说,山腰上曾埋过一个远征军王营长,下葬时举行了盛大的仪式。
志愿者经过努力,找到了王营长的墓碑。墓碑记载:王营长名王春泉,河南省太康县毛庄镇陶母岗村王三宅村人,生于民国五年(191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14期一总队,39师115团3营少校营长,参战四次,两次立功,于1944年由楚雄接新兵步行返回保山驻地,因劳累过度病故。洪师长、赵团长集合官兵为其举哀,“马革裹尸,素志而死,作异乡孤魂,难怪乎其死后不瞑目也。”
根据碑文信息,正在河南出差的志愿者团队赶往太康王三宅村,通过村民口述、家谱记载,确定了王营长的家族。抗战英雄王营长的故事村民们口口相传,在听到志愿者来寻访王营长后人的消息后,整个村都沸腾了,沉睡的记忆被激活。
志愿者从王营长妹妹张王氏及侄媳妇口述中得知,王营长有一妻朱氏(亦是太康人)。二人育有一子,后来儿子生病不幸夭折。王营长病逝前,他的妻子正前往云南和他会合,不幸的是,妻子还没到他就病逝了。
王营长的二弟、三弟曾经去云南找过他的墓地,但没找到。当志愿者拿着王营长的照片,找到他86岁的妹妹张王氏时,张王氏摩挲着王营长的照片,眼泪在眼眶中不断打转。她终于知道自己的大哥,身在何处了。
老人说,王营长牺牲后,他的警卫护送他的夫人朱氏回到河南老家,遵照营长临终前的遗言,与朱氏成家,照顾了她一辈子。朱氏也于几年前去世。张王氏说,希望能尽快前往云南给哥哥烧炷香:“一是要看看我哥的遗骨,二是想办法把他带回来,落叶归根,我想他肯定也想回河南老家来”。
3
三位长眠于施甸的远征军战士再次集结
昨晚8点,三具来自不同省份,长眠于施甸的远征军遗骸再次集结,他们在志愿者及当地政府的努力下,暂时被安放在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部旧址,虽然下着雨,但并不影响仪式的正常进行,除介绍三名英烈事迹外,还有社会各界敬献的花圈。
7月7日上午,天阴,张王氏及家属来到施甸直奔县殡仪馆悼念王营长。一场撕心裂肺的痛哭后,张王氏来到仁和镇热水塘村埋葬哥哥王春泉的墓穴前,因为山路狭窄,再加连续几天的雨,张王氏只能站在大路边远远眺望不远处哥哥73年以来的“家”。
王营长的侄孙王伟峰兄弟俩,在已挖掘过的墓穴前摆放祭品和鲜花,点燃香火。墓穴前,志愿者们发现还有几节零星的骸骨,兄弟俩小心翼翼地捡起每一块骸骨,有的已分不清泥土还是骸骨,但他们都轻轻捧起放进袋子里,生怕落下任何一块。
祭拜结束,一行人来到了复兴社区白鹤组李佑成家,那里曾是王营长居住过的地方。李佑成家的院子是典型的滇西四合院,院子里铺满了石块,四面房子只有北、东两厢房住人,西、南两厢看上去满是岁月的沧桑。志愿者在张王氏耳边说:“奶奶,你大哥当年在这里住过!”张王氏双眼湿润,沉默不语,仔细挨个地看院子里的每一个房间,似乎要把大哥在这儿住过的样子深深记在心里……
【责任编辑:宋月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