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今年,山西省拿出一亿元对新能源汽车生产经营厂家进行奖励。这是山西省为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出的又一重大举措。
这项奖励政策规定:新能源汽车生产经营厂家每生产销售一辆新能源汽车,政府将根据使用不同新能源车辆及型号给予1─5万奖励。
去年,山西省推出《山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项目布局推进意见》,在分析山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其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汽车产能达到70万辆,产销量达到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能41万辆,产销量21万辆,实现产值500亿元。
为达此目标,他们编制发展规划,加大创新扶持力度,设立产业发展奖励资金,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实施停车费减免、制定用能优惠政策,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产业协作发展,对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了科学布局。
在电动汽车生产方面:以电动客车、轿车、专用车为发展方向,引进国内外优势生产企业,协作突破关键技术,提高车辆生产能力;延伸电池、电机、电控等配套产业链,提升配套能力;依托电网公司等企业,建设全省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以城市公交、出租、市政、快递、区间公务等领域用车为重点,创新商业模式,用好试点政策,扩大市场规模;依托宇航汽车、山西昊荣、华夏动力、高平唐一等优势企业,打造太原、晋中、晋城电动汽车产业基地。
拟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投资建设电动轿车项目,重点建设太原年产5000辆电动城市客车、榆次年产3000辆电动客车和4.5亿安时动力电池、高平年产3.6亿安时动力电池、晋城年产8亿安时锂离子电池等项目。
在甲醇汽车生产方面:以甲醇轿车、微型客车、甲醇发动机为发展方向,以城市出租车、私家车及甲醇加注站建设为重点,依托山西新能源汽车、北达发动机、成功汽车、成功淮海发动机等企业,做大产业规模,打造晋中、长治甲醇汽车产业基地。
重点建设榆次年产10万辆甲醇汽车、10万台发动机、10万台变速箱,长治县年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长治市年产10万台甲醇发动机等项目。
在燃气汽车生产方面:以燃气重卡为发展方向,以创新煤层气气化和液化技术、加快燃气加注站建设为重点,依托江铃重汽、大运汽车、陕汽大同等企业,打造太原、运城、大同燃气汽车产业基地。
重点建设太原2万辆煤层气重卡和8万台高端重卡发动机、运城10万辆重卡、大同3.6万辆重卡等项目。
为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山西成立了以省长李小鹏为组长,以省委常委、副省长付建华为副组长,涵盖省政府秘书处、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厅、商务厅、国资委等26个厅局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组。随后,制定并出台了《山西省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若干政策措施》,从14个方面加大推进发展力度。
目前,以重大项目和配套设施为重点,太原市江铃重汽新建发动机及整车项目厂房主体已完工,发动机试制设备已完成安装调试。宇航汽车已完成15款新能源客车车型的设计及公告申报工作,首批20辆纯电动城市客车(晋城市运行)运行状况良好。全市已建成1座充换电站及300个充换电桩。大同市陕汽专用车项目已建成投产,2014年生产燃气重卡5000余辆。积极引进山东雷丁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建设年产5万辆低速电动车项目,目前已完成样车定型检验工作,计划于年底前实现批量生产。晋中市山西新能源汽车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总装线试运行阶段,计划于下半年申请工信部准入审查,年底前实现量产。北达发动机项目已进场开工。全市已建成充电桩8个,晋中供电公司高校园区充换电站已获准立项。长治市成功汽车研发出两款天然气车型及一款甲醇车型,全市有40个充电桩及8座燃气加气站建成并投入运营。晋城市以电动汽车配套项目为突破口,重点推进中道能源、高平唐一等企业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等项目建设。运城市大运汽车在原燃气重卡项目基础上,加大力度研发城市电动物流车和电动码头车,现已完成了4×2城市电动物流车和4×2电动码头牵引车的样车设计及试验检测等工作。此外,公司建设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已
完成车间主体工程。全市已建设1座充换电站,12个充电桩,46座甲醇加注站及16座燃气加气站。
此外,以试点带动,加强推广应用。太原、晋城两市为国家新能源(电动)汽车示范城市;晋中、长治两市为工信部确定的甲醇汽车示范应用试点。太原市2014年推广新能源汽车680辆,位列全国39个示范城市(城市群)第21位;今年一季度推广936辆,位列第20位。晋城市20辆纯电动城市客车运行状况良好。
在试点城市带动下,全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开局良好。一方面,各市均已按照《若干政策措施》要求,提出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计划;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对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认知度和认可度不断提升。寿阳县公交公司24辆纯电动公交车已正式投入运营;晋中瑞达公交公司20辆纯电动公交车已进入招标采购程序。大同市出台了《大同市小型低速电动汽车管理暂行办法》,有序推进小型低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