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消费品工业多举措应对下行压力

23.07.2015  18:18

      近日,山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召开消费品产业座谈会。会议认为,今年上半年山东省消费品工业运行总体上好于全部工业,但增长速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回落,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增速回落

      报告显示,1~4月,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收入4.39万亿元,同比增长3.25%;实现利税4066亿元,增长0.24%;实现利润2501亿元,下降1.08%。消费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48万亿元,同比增长6.76%,高于全部工业3.1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478亿元,同比增长7.24%,高于全部工业6.7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933亿元,同比增长6.32%,高于全部工业7.1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主营业务收入回落4.12个百分点,利税回落1.42个百分点,利润回落1.82个百分点。

      轻工行业。轻工行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3038家,1~4月份实现销售收入9708亿元,同比增长7.42%,增速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4.1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轻工行业平均水平2.3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904亿元,同比增长9.2%;利润592亿元,同比增长8.79%。轻工总量列广东之后居第二位,经济效益连续11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在轻工行业中,食品制造、木材加工、家具制造、文教体育用品、工艺美术品、金属制造、家电、轻工机械等增长速度较快。

      纺织行业。纺织行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220家,1~4月实现销售收入3835亿元,同比增长6.4%;实现利税324亿元,同比增长4.33%;利润206亿元,同比增长0.75%。三项指标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7.55、6.21和8.23个百分比,但都高于全部工业,其中棉纺织业同比增长5.4%,服装业同比增长9.15%。

      食品行业。食品行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554家,1~4月实现销售收入4264亿元,增长6.40%;利税390亿元,增长10.82%;利润262亿元,增长12.43%。其中,食品加工业增长6.35%,食品制造业增长8.26%,饮料制造业增长3.37%。食品行业利润增幅是销售收入增幅的两倍。

      医药行业。医药行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786家,1~4月实现销售收入1151亿元,同比增长11.98%;实现利税174亿元,同比增长11.44%;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10.05%。三项指标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2.99、2.08和3.47个百分点。其中,化学药品同比增长10.6%,中药材及中成药同比增长20.16%。在消费品行业中,医药工业是增长最快的行业,三项指标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稳增长调结构

      山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王信表示,下半年,要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工作要求,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要抓好行业运行和监测分析。要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全面掌握行业和企业动态。要善于发现行业的热点、难点和前瞻性问题,搞好研究分析,及时为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是要抓好消费品行业转型升级。去年山东省制定了22个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其中有6个属于消费品行业,分别是造纸、食品、纺织服装、医药、家具、家电。这些方案,已经省政府研究公布。下一步,经信部门要和行业协会密切配合,抓好贯彻落实。要认真组织企业对标学习,一行业一对策地进行研究,落实到具体企业和项目上。要抓好方案中配套项目的实施,带动行业转型升级。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是工信部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为落实国家有关要求,山东省经信委6月17日在曲阜召开全省铅蓄电池行业准入管理工作推进会。由于前期环保核查较慢,目前山东省只有4家企业通过准入。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帮助有条件、有积极性的企业尽早通过准入审核。

      三是要抓好规划制定和实施。山东各市经信委和省各行业协会将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认真总结。在此基础上,将通过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会、实地调研等形式,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切实做到充分论证,提出“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完成好“十三五”消费品行业规划起草定稿工作,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四是要抓好信息技术在消费品产业中的应用。要加快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提升消费品产业活力。要跟踪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制定实施方案,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要大力培育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业态,在食品、药品等领域探索发展智能检测、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模式。要注重智能制造。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选项。要加快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跨界融合,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机器换人”步伐,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应用水平,建设一批“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

      五是要抓好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消费品产业包括轻工、纺织、食品、医药、丝绸等,以中小企业居多。在新常态下,实现集群发展,是解决单个企业能力不足的重要方式,比如区域品牌的包装塑造、市场的抱团开拓、技术中心的共建共享等。各市、各行业协会要积极开展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建设工作,推动生产要素向集群、基地集中。下一步,要加大产业集聚区的培植力度,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为重点,立足当地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发展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产业集聚区,形成集聚优势,提升产业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