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球化制造与中国”国际论坛在浙大管院举行
2015年9月5-6日,由浙江大学和剑桥大学联合主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承办的第十一届“全球化制造与中国”国际论坛(GMC)在杭州举行。本次论坛以“追赶超越:中国制造业成长与创新的新纪元”为主题,邀请了全球化制造业与创新领域的顶尖学者,和最佳企业实践者,共同讨论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和机遇。
9月5日上午,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教授与剑桥大学Mike Gergory 爵士致欢迎词。
主题演讲环节,Mike Gergory 爵士、Keun Lee教授、吴晓波教授、Peter Murmann教授分别就中国制造业的技术追赶与创新能力构建等主题做了演讲,阐释了各自的见解与学术主张。
Mike Gergory 爵士的演讲围绕国际化制造相关研究展开,首先介绍了学术界对于“制造”认知的演化过程,提出了重新审视“制造”的必要。接着他对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进行了总结:包括全球化、人口特征变化、城市化、可持续性、产品生命周期进一步缩短等八个方面。最后说明了未来促进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若干因子、未来的挑战与威胁。
剑桥大学Mike Gergory 爵士做主题演讲
韩国首尔大学Keun Lee教授作为经济学家,长期专注于后发者“catch up”的理论研究。他带来的主题演讲围绕他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展开,提出了“追赶循环”理论。Keun Lee教授观察到,在许多领域,领先者的领先地位都是不长久的。比如在半导体领域,日本超越了美国,韩国又超越日本,也许在未来中国会超越韩国。他提炼出了三种“机会窗口”,三种战略,三种循环形式。并总结:追赶循环的结果=机会窗口+在位者的反应+追赶者的反应。
韩国首尔大学Keun Lee教授做主题演讲
吴晓波教授作为长江学者,长期深耕中国本土情境下的管理研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便提出了“二次创新”理论。基于深厚的理论积累与长期对中国企业的跟踪调研,吴晓波教授发现,虽然“catch up”理论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仍然有很多不能解释现实的地方。比如,针对Keun Lee教授提出的第三种追赶路线——路径创造型,他认为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追赶”的范畴,因为“追赶”顾名思义需要一个“目标”与“基准”。因此,吴晓波教授正着力突破现有的研究范式,建立“超越追赶”理论。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教授做主题演讲
一些曾经“欣欣向荣”的新兴经济体,如阿根廷,巴西,如今都陷入了经济停滞甚至负增长的境地,落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澳大利亚UNSW教授Peter Murmann认为,提升创新能力,是中国跨国“中等收入陷阱”的良方。
澳大利亚UNSW Peter Murmann教授做主题演讲
9月5日下午的企业高峰论坛上,前华为副总裁 范厚华Frank Fan;前吉利副总裁,清华大学教授赵福全;海康威视副总裁蔡定国;前海尔集团资深副总裁、海尔开放式创新平台合伙人王道民,与顶尖学者们共同讨论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和机遇。
企业高峰论坛
9月6日上午,石涌江、高旭东、李春利等三位学者围绕“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转型和升级”的主题,赵禹峰、黄灿和Jeremy CLEGG等三位学者围绕“全球化和制造网络”的主题分别做了主题演讲。
9月6日下午,“国际化与创新”、“中国的能力构建和最佳实践”及“产业升级和转型”研讨会在各个分会场进行。会上,参会人员逐个陈述自己的研究,并听取其他学者的指导和建议。
研讨会结束后,主办方和协办方就“GMC如何举办的更好”开展讨论。最后,本届GMC在讨论中结束,取得了圆满成功。
编辑:闫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