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写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之际

08.09.2019  10:40

火炬传递起跑仪式在郑东新区如意湖广场举行 记者 邓放 摄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宜鹏 刘婵 黄晖

准备好了,都准备好了!

中原大地,已经准备好用一场美好相聚,赞颂56个民族的深情厚谊;

出彩河南,已经准备好用一席团结盛宴,款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宾朋。

仰望星空,找寻来时的路;薪火相传,凝聚民族的魂。从有700多年历史的中岳嵩山观星台上采取的圣火,历经大江南北34个省级行政区的网上接力,历经56个民族代表的心手相传,即将在现代化的奥体中心火炬塔上熊熊燃烧。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即将在今晚,在郑州,盛大开幕。

这是一次团结的盛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共34个代表团、7009名各民族运动员参赛,参赛队伍和参赛人数为历届之最。56个民族同台竞技,联欢中原。

这也是一场丰收的庆典。“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中华文明重要源头的中原大地,在这个丰收的时节,把热情好客、团结奋进、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新形象,展示给千百年来亲如手足的各民族朋友。

这更是一篇献礼的华章。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召开这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民族体育盛会,是欢乐和幸福的盛会,更是献礼新中国70华诞的盛世华章。

 “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对搞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有着深刻洞察,对构筑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有着远见卓识。以此为根本遵循,是我们举办此次盛会一以贯之的指明灯、指南针和指挥棒。

等待传递的少数民族火炬手 记者邓放摄

河南是中华文明开始的地方之一,是炎黄子孙的心灵故乡。全省56个民族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幅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美丽画卷在中原大地铺展开来。在这里,进行一次各民族体育竞技与传统文化的盛大交流,意义非凡。

在黄河的臂弯里,在炎黄二帝的巨塑旁,将举行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重头戏”之一的民族大联欢,全国各民族朋友欢聚一堂、共同交流、共襄盛举。

“无论是活动选址还是节目编排,本届民族大联欢着力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鲜明主题,将是一场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盛宴。”总导演李维佳表示。

“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奖牌和奖杯,是我们合作设计的。”郑州西亚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80后”教师陶宗晓、吴志坚充满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奖牌波浪纹外形源自黄河,又似各族儿女手拉手、肩并肩围成的花朵形态,内外波浪圆形为同心圆,象征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向奖牌发起冲击,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秀出自信,也在赛场下增进交流,既享受着运动的乐趣,又加深了民族感情。

河南花炮队的16名小伙儿,7名是广西籍的壮族选手,9名是河南本地的孩子。训练的日子里,大家同吃、同住、同奋斗,一滴滴汗水浇灌出深厚的友谊。广西小伙滕开旭说:“团结就是力量,希望我们在比赛中能取得好成绩!”

亲戚越走越亲,感情越走越近,以全国民族运动会为契机,民族团结之花在赛场外也处处绽放。

郑州市各个社区、小学,全国民族运动会手抄报展览、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郑州市惠济区实验小学一位老师说:“全国民族运动会主题班会上,学生们通过故事介绍、游戏体验等环节,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植根在了心田。”

4年前,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西大街居民谢瑞清老人发起组建了“谢阿姨民族团结志愿小分队”。借着运动会的东风,她带领着汉族、回族等十余位志愿者,积极参与到民族政策宣讲、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运动会宣传等行动中。

“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把民族团结的工作做细、做深、做实,就能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强大,全国民族运动会所发挥的“蝴蝶效应”,正不断让各族群众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加强团结。

“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志愿者”

“办好全国民族运动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河南的一项政治任务,我们要站在民族团结的政治高度,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增强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充分展示各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美好愿景……”这是河南的庄严承诺。

一诺千金,言出必行。河南各界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最佳效果,迅速而扎实地展开场馆建设、会务保障等工作,用实际行动抒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时代答卷。

8月31日,走进主场馆郑州奥体中心,所有道路已铺设完成,墙体美化已告竣,整个体育场的座椅就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红、橘、灰相间的座椅如满天繁星散落在花瓣上。其余场馆,包括各学校场馆,均在现有基础上改造提升、整修一新,达到比赛标准。

为了确保安全,全省对治安、交通、消防等领域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已进行多时。特别是“防风险除隐患保平安迎大庆”行动开展以来,11家河南省安委会成员单位集中办公,实现全覆盖、零容忍的安全排查。人脸识别系统、电力“智能头盔”等黑科技纷纷涌现,也成为保障安全的一道道“铁闸”。

硬件要“硬”,软件不能“软”。

为了确保志愿服务无死角,本次运动会共招募城市志愿者4万人、赛会志愿者7000余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绿城使者”,将承担礼仪接待、安全检查、赛事服务、场馆引导等方面的工作。

“石榴籽”志愿者服务队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来自20个少数民族,由170余名身着本民族服装的志愿者代表组成。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乌兰巴就读于黄河科技学院,“作为一名在河南学习生活多年的内蒙古人,这次我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站外引导,我相信对家乡的了解能够使我更好地为来宾服务。”

其实,“志愿者”又何止这些!“进入‘全国民族运动会时间’,我们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志愿者。”一位网友最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作为东道主的郑州市民参与运动会、贡献运动会的心情。

巡防队员动起来,大红袖章戴起来,标语横幅挂起来,出租车司机培训火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已经成为绿城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紧锣密鼓筹备盛会的郑州,借办会契机全域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最近,郑东新区CBD的灯光夜景成为网红打卡地,“大玉米”披上了金色霓裳,刷爆了郑州人的朋友圈,优美的环境、便捷的交通、安全有序和文明和谐的城市形象愈加鲜明,让世人看到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越了解,就越想亲近河南”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委书记王国生诚邀各方宾朋常回“老家河南”走走看看,体会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原大地的风土人情,领略中原儿女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原更加出彩的生动实践。

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闪耀着动人的光辉,是中华文明根脉所在,滋养哺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中国的文字源在甲骨,出于殷墟;中国的哲学源在周易,成于老子;中国的姓氏源在炎黄,根在中原;中国的国家源在夏代,都于偃师……

历史上,中原名都相望、城垣相叠、文化厚积,多次民族大融合就发生在这片土地上,演绎着中华民族的煌煌生机。

新时代,全国民族运动会首次走进中部就花落河南,更在于河南之美、美在出彩,出彩之要、就在开放。

开放,是一种自信。身处内陆的河南省把对外开放作为全局性、综合性的战略扎实推进,多维度联通世界,从内陆中原走向开放前沿,持续释放对外开放活力。

“越了解,就越想亲近河南”,前来参与报道的一位记者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

本次运动会热情欢迎中外记者采访,新闻中心已投入使用,新闻发布厅、发稿中心、直播间、设备间、记者休息区等布局完善,功能齐全。上千名媒体记者将在这里,讲述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中国故事”。

开放意味着敞开心扉,兼收并蓄。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都是少数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汉族选手可按照一定比例参加竞赛项目中的集体项目以及表演项目,鼓励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表演项目编创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体现了广泛的参与性,放宽了项目进入条件,淡化了竞技意识。

也是在这种思路下,怀着宽容与理解、自豪且骄傲的心情,组委会开展了会徽、主题歌、吉祥物、宣传画、主题词征集活动,同时在如何当好东道主这个问题上,以多种方式倾听民声、疏导民意、吸纳民智。

这种兼容并包、开放透明,与河南40年改革开放以来所沉淀的地域气质密不可分。昔日河南“穷、笨、土”的形象,早已脱胎换骨为厚重、文明、创新、进取的新形象,也造就了河南人国际化的胸襟,塑造了河南人开放包容、大气淳朴的性格。

以开放包容的精神谋变局,以开放包容的格局促发展,正是全国民族运动会对更加开放、更加自信、更加出彩的新河南精神的传承,更是中原儿女立志以此为基点扬帆再出发的决心,必将引领河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加出彩。

祝贺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盛大开幕!祝福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