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床”没有特效药,排尿训练可以控制
家有“尿床仔”,家长们都不会省心。有家长总想找“特效药”给孩子吃,快速治好尿床。在此,儿科专家提醒,尿床根本无特效药,家长千万别轻信偏方。如果是因病引起的继发性遗尿症,治疗好引发的疾病就能好转;而占绝大多数的原发性遗尿症,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需要靠家长耐心地纠正以及心理暗示,不一定需要吃药治疗。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家长应避免说教、训斥以及在人前提起孩子尿床的话题,以免刺激孩子的感情,否则会加重孩子病情。孩子越怕尿床,往往越怕越尿。
新快报记者余锦境
轻度尿床不必吃药,行为疗法可以控制
“一旦患病,应尽早到正规医院的夜遗尿门诊接受治疗,最好在学龄前开始,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明确病因,选择最合适的治疗策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蒋小云教授表示。
对于轻度遗尿症,可先观察2-3个月,通过排尿训练的行为疗法,并加以饮食指导,比如控制晚餐、睡前饮水量,少吃利尿、凉性食物,适度进行憋尿锻炼等,一般可控制住病情发展。
中重度遗尿症和夜间抗利尿激素不足的患儿,除了行为疗法外,还要配合服用一些药物。用药一段时间后减量观察,如果复发再行用药。对于膀胱容量小的孩子,还可以给个“尿床报警器”或称“遗尿闹钟”—一种尿床感应器,一端电极放在尿布上,另一端连着闹钟。只要有尿水渗透尿布流到尿床感应器上,就会迅速将线路接通,闹钟响起,达到报警的目的。“孩子尿尿通常会先渗出一些,再大量排出。通过‘遗尿闹钟’可训练孩子,只要膀胱尿满了,就要醒来。”
而对于遗传性的遗尿症,目前还没确切找到致病染色体和对付方法,可能要终身用药。
行为训练
应遵循孩子自然排尿规律
其实,宝宝入睡后的排尿时间往往有规律。从宝宝2-3岁起,家长就可以帮助宝宝脱离纸尿裤。妈妈不妨观察几次,宝宝夜里大概在几点会排尿,在掌握宝宝的排尿规律后,提前几分钟叫醒宝宝去尿盆排尿。重复多次后,宝宝就会自己在排尿前醒来。
有些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从不做夜间排尿方面的指导,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会造成孩子尿床;有些家长正好相反,夜里训练过多,如夜里要叫醒宝宝3-4次,甚至4-5次,在宝宝膀胱未得到扩张,不能产生明显的尿意时把尿,反而容易尿在床上。
还有的家长则采取强迫训练的方式,人为制定一个把尿时间,夜里把宝宝叫醒排尿,不管宝宝如何挣扎、哭闹,只要不排尿就不允许离开便盆。这样,会使宝宝对起床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弄巧成拙。
1岁后有意识训练排尿可预防“尿床”
“5岁以下的孩子应该少穿纸尿裤,定时兜尿,对预防遗尿症有一定效果。”蒋教授说,很多家长图方便,一天到晚都给宝宝兜着纸尿裤,如此,宝宝随时想尿就尿,膀胱肌肉从小没有得到过控尿锻炼,有可能增加5岁以后患上遗尿症的几率。
蒋教授建议,1-2岁的宝宝已经会有尿意而要排尿了。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排尿、排便规律。掌握把尿时间很重要,一般情况下,喝水后1个小时、喝粥后2个小时、喝牛奶后2个小时,都可以为宝宝把把尿。如果孩子还没有尿意,家长也要适可而止,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尿出来。2岁以后,可以让孩子有尿意时就要告诉家长。
通过一段时间的白天训练,宝宝会渐渐学会控尿,在把尿的时候才排尿,这种习惯会逐渐延续到晚上,可能一个晚上都不需要起夜排尿,如此,宝宝的膀胱功能就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饮食调控:
多吃温补食物,
晚餐少喝水
●少给孩子吃凉性和利尿食物,可适当吃些温补类食物如糯米、山药、黑芝麻和优质蛋白。
●夜间饮水限制。晚餐让孩子尽量吃干食,少喝汤水饮料;睡前更要少喝水,禁止喝饮料、牛奶、豆浆和吃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如西瓜等。
3
个时间段,
训练宝宝控制排尿
白天:适度憋尿锻炼
白天孩子意识清醒状态下、喝水后有尿意时,可有意识地忍耐10-20分钟后再去排尿;或者让孩子尿一半,忍一会儿再继续尿,可锻炼膀胱肌肉的控尿能力。
睡前:去趟厕所排空膀胱
培养孩子良好的如厕习惯,每天在上床睡觉前要去一次厕所,并把这个习惯培养成孩子的自觉行为,有利于在孩子头脑中形成控制排尿的意识。注意,睡前两小时不应看刺激性影视、不打游戏。
夜间:让孩子在清醒状态下排尿
家长可观察几夜,在掌握孩子的排尿规律,提前几分钟叫醒孩子去尿盆排尿。重复多次后,孩子就会自己在排尿前醒来。
注意,夜间一定要叫醒孩子,让他们在头脑清醒的状态下排尿。有的妈妈怕影响宝宝睡眠或冬天着凉,常常让孩子在朦胧中平卧排尿,但是这样无法帮助孩子建立正常排尿反射的。长此以往,孩子在睡眠中,如外生殖器受到触动或做梦都可以引起排尿。
多点宽容和鼓励,少点打骂训斥
小宝宝也有自尊心,宝宝尿床后,会很小心地留意家人的反应,如果妈妈训斥,会让他产生挫败感,对尿床产生压力。妈妈应该像平常一样平静地照顾宝宝起床、穿衣服,镇定而耐心地告诉宝宝:“宝宝尿床了,没关系的,帮妈妈一起换床单好吗?”让宝宝参与整理床铺,让他和你一起换床单、铺床单。
引发宝宝尿床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精神因素,比如强烈的精神刺激如亲人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或恐惧受惊等;晚上睡觉前听恐怖故事等都会加重宝宝尿床,对这类宝宝,家长也要给予特殊关爱。
有些宝宝在幼年时没有养成控制排尿的习惯,一旦尿床便遭责骂,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中,会使遗尿症经久不愈。这类心理因素不但可使已有控制能力的儿童重新出现遗尿,还可使少数患儿逐渐形成习惯,甚至持续至成年。
有的妈妈可能对宝宝尿床不以为然,还会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比如“我们宝宝昨天又画地图了”,虽然是无意的,却会让宝宝感觉自卑,甚至对宝宝的心理产生很大的伤害。
如果有天夜里,孩子把妈妈叫醒,说要尿尿,早上起床时妈妈一定要多称赞他的行为:“夜里有尿知道叫妈妈了,宝宝长大了哦!”对孩子时常鼓励能加强他们的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要孩子夜里知道叫醒你、没有尿床,就永远像第一次一样称赞他。
和孩子一起做尿床气象表
和孩子一起建立一个尿床气象表,不尿床时用太阳表示,尿床用下雨表示。干爽的一天,就画上个太阳;湿漉漉的一天,就相应地画上阴云和雨。画出太阳时,要多多表扬孩子;而画上阴云和下雨时,也不要埋怨他,而是鼓励他争取下一次画上太阳。孩子会在这样的鼓励中,让“太阳”日不断增多,“下雨”日不断减少。
可以和孩子一起挑选他喜欢的日历和绘画颜色,让TA有兴趣配合你,并从中得到鼓励。
如果家长还是无法帮孩子纠正尿床,可上医院儿科请教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