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一大早,11岁的杨宇宁就起床了。吃完早饭后,他背起书包,去与同学董妍、贺溪源会合。三人见面后,就奔向黄河路小学少年宫。
初秋,湛蓝的天空,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教室。休息的间隙,看着绿树环绕的校园,杨宇宁的脑子飞速转动,仍在回味刚刚阅读的书籍《闪亮的时刻》。这是杨宇宁今年暑假在少年宫读的第14本书,也让他收获很多。“今天是我在少年宫学习的第21天。在这里,我可以读书、写作业、打球……每一天都特别有意义。”杨宇宁说,以前暑假期间,他除了完成作业之外,就在家看电视、上网。今年在少年宫,他跟同学一起玩、一起学习。这让身为独生子的他感到很开心。如今,学校少年宫已成为学生的“乐园”。
城里少年宫成“快乐大本营”
操场上,孩子们你追我赶,掀起一阵足球旋风;舞蹈教室内,动人的旋律、优美的舞姿,孩子们尽情享受艺术带来的欢乐;书法室内,一双双小手正把一张张普通的彩纸“变”成一幅幅精美的图画……8月17日,沁园中学少年宫有声有色地开展活动。这成为孩子们的“快乐大本营”。
沁园中学少年宫从7月3日起,采取隔天开放的形式,开设有绘画、书法、器乐、排球、舞蹈等课程。截至目前,沁园中学少年宫接待学生近2000人次。该学校少年宫负责人李战兵说,如今,少年宫已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除了体育、音乐等传统活动项目之外,今年10月份,学校还将开设3D打印、机器人、车床加工、地理社团等创新型活动项目,为学生再添“乐园”。
“来学校少年宫不仅让家人放心,还可以和小朋友玩儿,学到不少东西。”文昌路小学三(3)班学生李博涵说,父母做生意比较忙,奶奶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平时无暇顾及他,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假期生活。在学校少年宫,他和小朋友一起练习书法,制作风筝、小纸伞。大家互相学习,“晒”着自己的作品。教室内,处处洋溢着笑声。
该校政教主任杨晓奕说,学校少年宫暑期设有阅读、美术、书法、手工制作、篮球、轮滑等课程。这些都是学生自愿申报的。学校根据申报人数,安排相关学科老师轮流来教学生。记者在现场看到,每门课程都有15-20名学生在上课。学校还设立有专门的少年宫日志,记载着学习时间、学习内容、辅导教师、学生签到情况等。
乡村少年宫成为留守儿童“第二个家”
城里的孩子在少年宫学弹琴、练习书法、切磋棋艺,很多人对此习以为常。其实,这样的事在济源市乡村学校也越来越普遍。
在梨林镇第一中学的少年宫里,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制作航天飞机的模型。大家各有分工、配合默契,十分专注。学生任琨杰饶有兴致地展示了他暑假的作品——投射器。辅导员倪志中说,这个作品将参加市科技创新大赛,下一步还会对其进行调整、美化,让作品更漂亮、更精致。
“有一些留守儿童,平时没人管、没地方玩。乡村少年宫把这些学生聚集到一起,较好地解决了他们双休日、寒暑假干什么的问题,还给他们提供一个学习提升的平台。”倪志中说,孩子们寓学于玩,很多人已经把少年宫当成了“第二个家”。
“别小看乡村少年宫,设施配备可不比城里的差。”看着孩子在少年宫玩得开心、学得认真,学生家长杨兵不禁感慨道。
近日,在轵城二中少年宫的活动现场,音乐舞蹈班的学生正在合唱。该学校少年宫负责人说,乡村少年宫积极利用学校现有场地条件,整合各种优质资源,正在形成覆盖农村的课外教育活动网络,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
“活动超市”变身教育阵地
天坛路学校少年宫的经典诵读、济渎路学校少年宫的足球活动、健康路学校少年宫的剪纸画、轵城镇东添浆学校少年宫的航模制作、承留实小少年宫的花样跳绳……随着学校少年宫活动的开展,一批批可供孩子们玩、学、乐的文化活动设施免费开放,一项项特色鲜明的课程品牌结出硕果。少年宫已成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济源市教育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