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麦苗情总体较好田间管理切勿放松

15.03.2016  16:19

      当前,我省小麦正值起身、拔节期,此期是决定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并为粒重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田间管理的最重要时期,麦田管理措施落实是否到位对产量影响很大。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省政府参事、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

      记者:我省小麦已进入起身、拔节的关键生长阶段,请问今年我省小麦生产有哪些特点?

      郭天财:全省小麦生长总体正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麦播基础总体较好。去年麦播前降水充足,土壤墒情适宜,小麦播期集中。加之麦播后气温墒情总体适宜,绝大多数麦田出苗较好,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继续稳定在8100万亩以上。

      二是受去年秋作物成熟收获期偏晚,小麦播期略推迟和强降温降雪来临早的双重影响,冬前小麦生长积温不足,加之去年麦播以来雾霾和阴雨天气多,日照时数少,光合产物积累不足,导致全省多数麦田,尤其是播期偏晚的麦田群体和叶龄小、单株分蘖和次生根条数少,个体生长偏弱。

      三是自麦播以来,全省各地出现多次大范围降水过程,特别是农谚“麦收八、十、三(农历)三场雨”的八、十月份两个关键时期降雨量大面广,对小麦生产十分有利。据测定,当前全省大部分地区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70%~90%之间,麦田土壤墒情总体适宜,尤其是丘陵旱地小麦长势较好。

      四是去年11月下旬以来三次降雪及之后连续强降温过程,有利于抑制病菌和虫卵繁殖生存,压低了病虫越冬基数,目前全省小麦病虫发生面积和程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总体偏轻。

      从总体来看,目前我省绝大多数地区小麦生长正常,全省一、二类面积占88.7%,虽较越冬期提高4个百分点,但较去年同期减少4.3%。

      记者:当前我省小麦生产还存在哪些问题?

      郭天财: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自去年11月初以来,全省持续出现阴雨寡照天气,气温偏低,光照偏少,加之降温偏早,导致部分麦田群体不足,个体偏弱,且生育期推迟。二是受三次强降雨(雪)降温天气影响,我省豫中、豫东南等地部分秸秆还田量大且整地质量差的麦田遭受不同程度冻害。三是由于冬前降温偏早,土壤湿度偏大,多数麦田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春季麦田杂草防控压力加大,且部分麦田纹枯病发生较重,豫南部分麦田因土壤偏湿,不利于小麦根系下扎。而且,现在距小麦成熟收获还有近三个月时间,天气条件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防灾减灾任务重。

      记者:我省下一步麦田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郭天财:我省下一步麦田管理应立足于抗灾夺丰收,强化分类管理,以科学运筹肥水,综合防控病虫草害为重点,促弱苗转化升级,促壮苗稳健生长,促分蘖成穗率提高,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夯实小麦丰收基础。具体来说,一是看苗肥水管理。对开春后降雨雪少、墒情不足的麦田,以及整地质量差、土壤悬松且前期未浇水的麦田要及时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促蘖增穗;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可趁近期降雨适量追肥,促根增蘖,保苗早发稳长。二是预防春季冻害。我省春季气温回升快、起伏大,极易发生“倒春寒”。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早制定防范预案,在寒流来临前,及时进行浇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预防晚霜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等补救措施,促小蘖赶大蘖,尽快恢复受冻麦苗生长;豫南稻茬麦田还要及时做好清沟理墒,防渍防旱。三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要以小麦纹枯病、条锈病、赤霉病、叶锈病、白粉病、吸浆虫、麦蚜、麦蜘蛛等“五病三虫”为重点防治对象,选准对路药剂,做到安全用药,早防早治,统防统治。尤其是对小麦赤霉病,应提前做好预案,及时喷药防治。对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对路除草剂,在小麦拔节前及时进行化除,并要严格按照用药浓度、用药时期和技术规程操作,以免产生药害。此外,还要做好后期“一喷三防”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