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南”的大梦想

22.05.2014  16:59

  宝鸡法门寺千年古刹见证了丝绸之路文明的交融。图为法门寺文化景区内的合十舍利塔(5月16日摄)。新华社发

  法门寺与白马寺

  宝鸡是郑西高铁西行开通的最后一站,每天有两趟高铁从宝鸡始发到郑州。宝鸡古称陈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来源于此,由此可见宝鸡与道路的密切联系。无论是过去的古丝绸之路,还是现在的郑西、陇海铁路大通道,宝鸡均是重要节点。

  “古丝绸之路在宝鸡有两条线路,一条为汧渭谷道,即水上通道;另一条则为长安—雍城—陇州道的陆上通道。”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杨曙明说,从周秦至明清,这两条路一直是长安通往陇西的主干道。

  岁月淘沥,古丝绸之路在宝鸡已无太多实物遗存,但宝鸡境内的法门寺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标志之一。在佛教史上,法门寺和洛阳白马寺同为佛门圣地,两者均建于东汉时期。白马寺源于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而成;法门寺则是因供养佛祖释迦牟尼的佛指舍利而置塔建寺。可以说,两座寺庙均得益于古丝绸之路开通后佛教的东传。

  法门寺地宫和洛阳白马寺都曾经出现在“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荐名单中,但因为文物遗产的完整性要求而没能入选最终的名单。不过,现在它们仍然是丝绸之路旅游带上两个重要的景点。

  宝鸡又称“小河南

  宝鸡是炎帝故里,郑州是黄帝故里,由此可见宝鸡和河南的历史交集。宝鸡又有“小河南”的说法,街上随处可闻河南乡音。据称,解放初期当地河南籍人口占一半以上,这源于抗战时期河南人避战逃荒,有数十万人落脚宝鸡并定居下来,由此带来的河南风俗习惯影响至今。

  在宝鸡市内的炎帝公园,记者找到了几位正在习唱豫剧的老人,提起豫剧大师常香玉,他们如数家珍、倍感亲切。抗战时,常香玉曾在宝鸡待过多年,在当地创办了豫剧团体河声剧院,为逃难而来的河南老乡举行赈灾义演。此后,豫剧在宝鸡一直传唱不衰。

  宝鸡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林晓天对其老师李子青一直念念不忘。“李老师是河南人,但对宝鸡的文化贡献非常大。

  李子青为陕西书法界“长安八老”之一,抗战时期从河南荥阳辗转到宝鸡,以教学为生。上世纪80年代他退休后创立了宝鸡业余书法学校,求学者甚众。林晓天说,李子青曾担任多年的宝鸡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为培养宝鸡书法艺术人才做了大量工作。去世前,李子青将一生精心创作的150幅书画作品无偿捐献给了宝鸡市政府。

  从丝路到网路

  宝鸡是陕甘川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关中通向西北的门户,经济地理位置优越,不少河南人在这里找到了创业机会。

  河南淅川人张富恒不到20岁就来到宝鸡,他从做零工起步,创办的陕西宏福工贸公司发展成集矿山资源勘探、开采、水资源开发、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集团公司。张富恒当选了宝鸡市人大代表,还是宝鸡市中小企业协会的副会长。

  现在,张富恒在宝鸡凤县开发了一个占地5万亩的生态园,搞中药材、果树种植,发展生态观光。十多年来,他已帮助100多位老乡来到宝鸡创业。

  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已成为宝鸡人口中的“热词”,当地提出,有了这个经济带,宝鸡就从内陆城市走到对外开放的前沿。

  在宝鸡市高新大道,有一家名为“关天之窗”的电子商务网站,它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商业门户为目标,为沿线企业提供专业的工业品采购与供应信息,创办一年多已拥有两万多家企业资源。打开网站首页就可以发现洛阳、郑州两地金属、机械公司的醒目广告。

  网站运营负责人说,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古丝绸之路的现代升级版,有了互联网,这条路将辐射得更宽更广。无论河南还是陕西,都可以在这条东西方交流的大通道中大展身手。(记者 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