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核桃做成大产业
与前几年“年年盼核桃,年年无收益”相比,邵原镇院科村的核桃基地今年“一反常态”。由于开启了全产业链生产模式,院科村的核桃产业产生了极高的经济效益。8月23日,记者慕名来到该基地一探究竟。
背景:种植核桃10余载
走在翠绿的核桃树下,院科村党支部书记王汉义向记者介绍了该村核桃产业发展情况。2000年,院科村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将大量的耕地变成了林地。“那时候听说核桃树是‘绿色银行’,收益好,村里掀起了一阵种植核桃树的热潮。这个核桃园就是当时建成的,如今已经有15年的历史了。”王汉义想了想说。
王汉义介绍,院科村虽地处山区,但土层较厚,排水良好,土壤条件适宜核桃树扎根生长;温度、光照、水分等气候条件优异,是个天然的核桃产地,“当时经济效益还是不错的”。
看到核桃树带来了红火的好日子,更多的村民加入了种植大军。没过多久,院科村的核桃就远近有名。但好景不长,随着核桃树过了盛果期挂果少,院科村的核桃产业走上了下坡路。在经济效益不好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或外出打工,或改种其他作物。许多核桃园渐渐因无人打理而杂草丛生。
困惑:产业结构待优化
“一年下来施肥、管理投入的不少,但不出产量,最后连本钱都顾不住。”村民左永国说,“‘绿色银行’成了‘建设银行’,只投入,没产出,还不如外出打工呢。”
群众年年盼核桃,年年无收益。眼看连片的核桃园就要荒废,村干部们坐不住了。
为解决困境,村里组织部分村民去外省市核桃示范基地学习。
王汉义告诉记者:“我们缺乏技术,管理也跟不上,导致核桃产量低、效益不好。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种植经营模式,才能使700亩核桃树焕发生机。”
2014年,村班子成员多次开会研究,并经过多方考察,引进了河北黄金园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以每亩地600元的承包费,将全村700亩核桃树承包下来,创建了济源市五色石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全力打造院科核桃基地。
“我们以前种植核桃树,不会管理,虽然下了很大力气,但是不见产量。忙一年,无收益。砍了吧,怪心疼。承包给人家,核桃树长得好,每亩地还有600元承包费。”村民左永国说。
破茧:全产业链显身手
如今的院科核桃基地,一排排核桃树按固定宽度排列,树下没有杂草。工人们站在梯子上或修剪树枝,或拉枝整形,一派欣欣向荣的果园景象尽收眼底。
正在树下干活的侯明立是总公司在院科核桃基地的常驻技术人员,也是该基地的负责人。他介绍:“2014年春天总公司接收该核桃基地后,第一步就是给核桃树高枝换头。换句话说,就是给核桃树做‘整形’,促进花芽分化,控制核桃树旺长。第二步就是固定行距,从而实现机械化作业。”
记者举目望去,却没看到一个核桃。侯明立笑着说:“前几天刚把核桃收完,运回总公司。”看着记者茫然的表情,侯明立说,从核桃种植管理、技术咨询到新品种研发及培育,再到加工销售等,总公司为基地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公司分工合作,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等一条龙经营模式,并广泛吸纳该村村民进入公司打工。
“我现在在这核桃园打工,一年下来收入3万多元,还不耽误家里的农活。”村民侯家红高兴地说。
侯明立说,希望更多的农户加入公司。通过把一家一户经营的土地变为连片规模经营,不仅能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生产,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此外,公司争取把其他农户的核桃品种改良,再成立一个核桃产品加工厂,实现“公司+农户”经营方式,使邵原核桃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