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水显大成效

20.08.2014  13:01

      8月5日,在商城县上石桥镇回龙村,清澈的渠水缓缓流进绿油油的稻田里,饱满的稻穗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而在去年,这片稻田却因为无水浇灌而绝收。“多亏了县里的小农水项目,帮我们修了水渠,引来了灌区水,这块地以后算是旱涝保收了。”谈起新建成的小农水项目,村民李老汉连声赞叹。

      同样,在罗山县庙仙乡,这里2013年建成的小农水项目在今年的抗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小农水项目共衬砌渠道90公里,改造大塘45口,新打机井23眼,维修机井8眼,整修提灌站3座,增加旱涝保收耕地2万多亩。当地的村民告诉记者,过去一到浇水时,家家户户都拉着电机、柴油机和一盘盘电线、水管下地,碰到人多时还要等,有时候要三四天才能把地浇完。现在水渠修到了田里,一块地几个小时就浇完了,每亩地的浇水成本也由过去的七八十元降到现在的五十元左右。

      “小农水是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它解决了从水源到田头‘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节约了农民劳动时间,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和灌溉成本,让农民可以有更多时间外出挣钱。”昨日,市水利局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指导站站长张宏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我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自2011年开始实施,至今已连续实施3个年度,有8个县区经竞争立项。经过3年的建设,全市已完成投资5.31亿元,共硬化田间灌溉渠道2422.14千米,配套各类渠系建筑物1.6万座,疏通开挖排涝沟618.05千米,新建和改造万方大塘930口,新建、改造电灌站80座,新打、维修机井933眼,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55.8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4.155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7.89万亩,改善除涝面积24.91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4733.5万立方米。

      “除了建好小农水项目,我们还在‘管’字上下功夫,让项目长期发挥作用。”市水利局农水科工作人员介绍,市水利局带动各县区建立起了“工程+协会+用水户”的新型灌溉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农民参与自己受益工程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切实解决了以前工程“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

      小农水,大效益。随着小农水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的连片建成,我市的农业发展前景也将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