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支付封顶线"或成解决沪上"看病难看病贵"突破口

15.09.2015  15:18

原标题:“个人支付封顶线”或成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突破口

图片说明:医疗改革迫在眉睫

谈到医疗领域老百姓反映最多、最强烈的话题,便是看病贵、看病难,多年来这一直是医改的重点,同时也是医改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面对当下国内老百姓面临的医疗环境和医疗秩序,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春林近日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为何老百姓普遍反映“看病难、看病贵”,他认为这最主要是一些患慢病、大病或经济能力相对差的百姓最直观的感受,但这仅仅是从个人角度而言,从国家宏观层面、医疗服务价格以及医务人员劳务水平来看,我国个人负担比例并不重,但这一问题长期存在说明我国医保覆盖面广但强度仍然不够,而设立“个人支付封顶线”或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突破口。

  医保覆盖广但强度不够

金春林指出:“我国卫生医疗费用支出包含三部分,政府、个人和社会分担比例分别对应为2:2:4,拿2013年数据来看,1248亿中政府投入250亿,个人出257亿,社会统筹即医保部分出740亿,由此可以看出个人负担比例并不是最重的。

同时,从医疗服务价格来看,从上海来看,目前本市三级医院诊疗费为14元,但中国台湾需要228元台币(约45元人民币),美国需要120美元(约745元人民币),中国香港看全科医生需要30港币(约24元人民币),看专科医生要100港币(约80元人民币),其他手术费用其他国家地区都比上海高。此外,从医务人员工资水平来看,我国能反映出的医务人员劳务水平并不高,与国外百万年薪收入来说,三级医院专家收入仅为20万元左右,社区医院医生仅为10万元甚至还不到。

之所以老百姓普遍反映看病贵,主要在于当前医疗保险覆盖的广度和强度不够,对于那些没有纳入医保、家庭经济收入较低的人来说,生一场大病甚至倾家荡产。”金春林指出,虽然说上海基本医疗保险已经基本达到全覆盖,但是这个保险还只是“半保险”,只是在覆盖的范围来看做到了全覆盖,但从内容来看并未实现全覆盖,有些药、材料等并未纳入医保,对一些特殊疾病尤其是大病患者来说,40%左右须个人买单。

金春林指出,从目前的医保报销制度来看,即使医保规定范围内100%可以报销,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费用需要患者支付,而这部分费用负担对患者来说依然很重。因此我们不能单从基本医保覆盖率和医保规定范围内的报销比例两个数字,就为基本医疗保险的成绩而沾沾自喜。

金春林表示,上海职工每年将工资的14%用于缴纳医疗保险,缴纳这么多钱,却只能报销一半,且这里指的还是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报销比例会更低。

  要知道哪些人群看病贵

不能有效提高医保的报销比例,要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就无从谈起。”金春林表示。

是否有办法改善当前这样的局面?金春林指出,看病难看病贵是医改的重要方向,但医改不能“搞普惠制”,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知道哪些人群看病贵,当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着缺陷,它没有保护到真正需要保护的人群,那些大病患者、慢性病患者,或者是那些家庭经济水平相对较差的人群等需要有针对性地去保护,政府应该对其进行靶向减负。

据悉,目前,我国现行医保制度采用的是医保支付封顶线制度,各地医保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划定一条医保支付封顶线,病人报销的费用达到封顶线后剩下的部分全部自费,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都会设立一个“个人支付封顶线”。

个人支付封顶线指个人就诊或住院只要在一年或一个月内缴纳的医疗费用达到规定数额,超过数额以外的费用就全部免费,这种个人支付封顶线有效地保护了那些大病人群和医疗负担严重的人群。”金春林解释称。

此外,金春林还指出,分级诊疗是解决目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大办法,分级诊疗的实施从目前来看还需要点实招,主要有三方面措施,一为经济手段的引导。“要拉开一二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差距,当下很多诊疗项目,市民去社区医院看和去大医院看在价格上没有太大差距;要拉开医保报销的比例,目前一二三级医院医保报销比例互相之间只差5%,对老百姓来说影响很小,在这种前提下,老百姓更愿意去选择大医院里面的医生。

二是基层医院与大医院之间要建立起绿色通道,将专家号源留给社区,引导市民去社区。三是当前仍需要正确的就医秩序的宣教,市民要树立“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