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有位“傻子哥”:风险归自己、挣钱归大伙 他图啥
看着自己的心血结成硕果,王惠民很高兴
河南商报记者 张郁/摄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高瞻展
实习生 李光
通过运煤车穿行的国道,驱车驶进新密市岳村镇任岗村,如同进入了百果园,小路两边,“××种植园”“××采摘园”的牌子鳞次栉比。
5年前,这里还是煤烟笼罩下打不起精神的麦田;如今,下井干活的中年人、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又回到祖祖辈辈侍弄的土地上。在他们眼里,干农业不再等同于望天收、凭经验,而是要靠科学技术和精耕细作,既要靠绿色食材留住城里人的胃,更要用采摘园、农家乐留住他们对田园的向往。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52岁的新密市正鑫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惠民,这位自称“傻子哥”的农民企业家要带领村民们走上共富路。
【变化】
乡村面貌大变
留住走出去的大学生
带着河南商报记者沿水泥小路疾驰,生于此长于此的任岗村小伙郑宁博很是自豪。2011年,他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毕业时,路两边还是毫无生气的麦田:当时,新密煤炭开采生意正火,路子活的当地人要么去煤矿打工,要么去沿海地区打工,家里留着些老人妇孺侍弄农田,每家三四亩地,种点小麦、玉米,辛苦操劳一整年,其实挣不了几个钱,有的人家干脆放弃了种地,“那时候运煤车辆如过江之鲫,空气也灰蒙蒙的,说啥都不愿回家。”
“这两边儿现在都是我们的种植园,这个园子是樱桃,这个园子是葡萄,那边山沟沟里还种的有草莓啥的,除了冬天,一年三季瓜果不断。”郑宁博开车转过路口,来到一个鱼塘边查看鱼苗,这个曾被当做废水池的水塘,今年夏天就能成为市民们消暑、游乐的好去处。
郑宁博大学毕业后在郑州做过地产营销和广告,虽然忙碌充实,但总觉得不够开心。他回到老家当“农民”,一是因为离家里的老婆孩子近,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傻子哥”王惠民搞的绿色、生态的健康农业改变了村子的面貌,前景可期。
【返乡】
留多少财富给儿孙
不如乡亲们说个好
因患小儿麻痹留下后遗症,王惠民左下肢残疾,虽生活能够自理,但走起路来仍跛着脚。上世纪90年代,他在河南省新密市开起自己的汽修厂和配件店,生意红红火火,但在2012年,他放下衣食无忧的生活,回到老家新密市岳村镇任岗村流转1595亩土地,建起新密市正鑫种植专业合作社,重拾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活儿。
2013年前后,他先后种植优质大樱桃400亩、优质葡萄300亩、核桃50亩,为周边五六十名村民安排了就业岗位,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上班”,但农业种植的慢产出却拖住了风风火火的王惠民。
“你家一两千万元砸进去,甚至孩子结婚的礼金都用上了,你说你用心不用心?”王惠民说,农业种植产出太慢、变数太多,以樱桃为例,前4年为生长期,不产果,没有收益;第5年挂果,但产量低;到第6年才进入丰果期,可一旦樱桃花授粉时节遭遇干热风或暴雨,产量肯定会衰减。为了这些地里的宝贝,他每天早上起床就转悠,浇水时找不到壶,就拎一桶水自己手捧着去浇。有老友看到,埋怨他太“傻”。
“(修条)路能走十年,(种下)苗能留一百年,为乡亲做好事儿,会带动更多人。”王惠民觉得,留多少财富给儿孙,不如乡亲们说个好。
【共富】
养熟果树包出去
收获果实只抽两成
“干活拿工资,学了技术还能‘干私活’,你说这当老板的傻不傻?”5月22日下午,在王惠民的樱桃园里,五六名民工正忙着除草。村民刘建庄说,从自己家到樱桃园,骑电动车要不了10分钟,夏天是早上六七点上班,上午10点收工,回家避暑;下午3点多天凉快了再来干活,晚上7点下班,一天能挣50元,钱是不多,但离家近,活不累。
刘建庄把自己家的4亩地也都种上了樱桃,平时在王惠民这儿一边打工一边学技术,打工挣钱、自家种植两不误:“到丰收时,一亩地一两千斤,按收购价20元一斤计算,俺家四亩地少说也能挣个十万元左右。”
更“傻”的还在后面,王惠民告诉周边农民,明年樱桃进入丰产期,欢迎村民们承包自家的樱桃地:此前5年的种植、养护的成本由老王负担,承包户只需要在樱桃丰产期这一年精细照料,樱桃采摘后,承包户与自己二八分成——承包户拿80%,自己只拿20%。
“投入、风险是我们的,收益是大家的。”老王说,水果种植需要精心管理,若是单纯雇人干活,干起活来难免不上心,知道种出来的果实自己占得更多,村民们就觉得是“在给自己打工”,产量、质量更有保证。
【思路】
想闯出致富路子
自己得第一个吃螃蟹
目前,王惠民的合作社里已安置100多人在园区工作,对100多位残疾人进行帮扶。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种植园、采摘园大大小小开了好几个。在2014年获得新密市“创业之星”称号之后,王惠民又在2016年获得郑州市人民政府“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称号。在他看来,搞现代农业,关键不在技术,而在管理,“一个人能种几亩地?六七亩了不起了;一个人能管理多少亩土地?100亩,1000亩,甚至10000亩。”
比如种葡萄,要想让果实足够甜美,就必须把旁枝掐掉,树干只留30厘米,看着果实少了,但口感好了太多。但农民穷怕了,不愿意做冒险的事情,有一点风险他们都不愿参与。他们宁愿葡萄串长得又长又多,舍不得下手掐。
王惠民只能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自己去闯,自己去试,让农民们看到收益就在眼前;或者干脆自己发包,自己投入,农户承包管理,到最后赚了钱,再给农户分大头。
“农民是保守的,又是淳朴的。” 王惠民说,当自己把风险担起来,当自己先行先试让农民看到“零风险”,大家自然会照做。他感慨,在农村,想闯出致富路子,自己得第一个吃螃蟹。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