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部六省省会中,郑州以6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排名第二

22.04.2022  06:57

制图/韩露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郭丁然

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2021年以来,各级利好政策叠加,郑州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截至目前,郑州市共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37家,其中国家级63家,位列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二。

未来,郑州如何保持相对优势?中部兄弟省会城市在出什么大招,会不会超越郑州?

郑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排中部六省省会第二

“小巨人”企业虽然规模无法与行业“巨鳄”相提并论,但它们精准定位核心业务,大手笔投入研发与技术创新,在各自行业内独领风骚。

工信部2019年和2020年公布了第一批和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2021年8月,随着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布,全国已有4762家中小企业上榜,同时还带动全国范围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多家。

河南及郑州在其中排名如何?就近和中部六省的小伙伴比比成绩吧。

从省级层面来看,湖南省以232家位居首位,河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为207家,位居六省第三。这与河南省在中部六省经济总量的排位有差距。

而从省会城市层面来看,郑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为63家,与第一名长沙相差6家。

一般而言,科技企业里,“藏着”大量的专精特新企业,这从某种程度将影响一个区域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的增长后劲儿。

从中部六省的省会城市来看,第一名武汉一骑绝尘高新技术企业高达9006家,比第二名长沙多了3000余家。郑州以4137家位居第四,与第二名长沙、第三名合肥的数量差距就没有那么明显,可以看做同属于“第二集团”,但不到武汉的一半。

解读

A 长沙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为何如此突出

这座通常以综艺节目、臭干子、网红奶茶让人印象深刻的城市,为何在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中取得优异成绩?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这与当地实施的“三级联动”+“三真模式”滋养“小巨人”不无关系。

长沙所谓“三级联动”,就是在“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工作中将国家、省、市三级工作有机结合,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

“三真”模式则是指:一是“真金白银”投入,市本级研发奖补资金总量大幅增加;二是“真抓实干”支持,市本级配套扶持政策已成体系;三是“真情实意”帮扶,在投融资、公共服务培训、技术创新、数字赋能、品牌提升、市场展会等享有优先权。

“小巨人”企业生命力在自主创新,资金支持必不可少。长沙市工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双恺介绍,长沙正加快社会资本募集和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工作,未来基金管理公司在长沙成立9个月内将发起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长沙有限合伙),并开始投资第一批中小企业。

B

实力强劲的武汉,为何专精特新企业不够多?

有人疑惑,为何经济实力和科创能力都在中部六省中较强的武汉,会在专精特新企业中排名“倒挂”?业内人士表示,专精特新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而疫情对武汉当地的中小企业影响比较大,恢复元气还需要时间。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注意到,武汉已经制定了“恢复元气”的计划,并定下了颇具野心的目标:到2023年市级“专精特新”培育企业超过1200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00家,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0家,成为引领武汉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如何实现?武汉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首先是从“娃娃”抓起,武汉提出力争新登记企业占比逐年提升,年均新登记企业10万户以上。还要建立个体工商户新转小微企业动态培育库,推动个体工商户新转为小微企业。

同时,建立“小进规”分级培育机制,每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0家以上。对首次进入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市级财政给予20万元奖励,各区按照市级奖励标准给予不低于1∶1的配套支持。武汉还提出要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对获批国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级财政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奖励。

不仅培育本地企业,武汉还表示要大力招引“专精特新”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强的知名企业,落地一批强链补链稳链项目。

郑州定下小目标,到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要倍增

有差距,就有动力。在郑州市《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中,郑州市定下的目标是:到2025年,力争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800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600家,其中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30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达到15家。

值得注意的是,郑州计划到2025年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30家,这个目标与目前相比几乎翻倍。这意味着,从2022年到2025年的四年时间内,平均每年郑州要新增约1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不仅如此,《意见》还表示,要实现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郑州将培育符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发展特征企业1000家,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平均比重达到3.5%以上,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与武汉一样,郑州也对“专精特新”的发展给出了真金白银的支持,且支持的额度还要高于武汉:对新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认定为“单项冠军”企业、“单项冠军”产品的,分别给予50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