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服务我省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局

31.07.2014  23:40

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服务我省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局

——关于2013年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

审计工作报告的解读

受省政府委托,7月28日,省审计厅厅长刘荃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作《关于2013年省度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一年来,省审计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聚焦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以监督检查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着力反映公共资金使用、公共权力运行和公共部门履职尽责情况,努力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审计监督全覆盖,从宏观上揭示问题,从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建议,发挥审计监督在我省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的服务、促进和保障作用。

一、关注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促进政令畅通

审计作为专司经济监督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政令畅通方面担负着重要角色。审计工作始终把促进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作为重中之重。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20条意见,审计了省直26个一级预算单位和75个二级预算单位的会议费和“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审计结果表明大部分单位能从严控制会议费和“三公”经费支出,会议费、公务接待费和公务出国费支出均出现20%以上的降幅。全省重点建设项目推进情况审计发现,由于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等原因,部分重点建设项目推进缓慢。审计情况上报后,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有关部门认真调研,采取措施,确保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二、关注财税体制改革推进情况,促进依法理财水平不断提高

财税体制改革是一场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财税体制改革既需要中央高层的顶层设计,也需要财政税务等职能部门的主动作为,同时审计也要当好“倒逼”改革的推手。预算执行审计始终将改进省级预算管理作为重要目标。审计报告中重点揭示了省级财政预算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公开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些问题虽然一时难以根治,但通过审计“倒逼”机制,问题在不断减少,情况在不断好转。如对于上年结转资金编入预算比例较低的问题,审计工作报告已连续反映了3年。从审计情况看,上年结转资金编入预算的比例2011年为0,2012年为14.17%,2013年为55.4%,2014年已经达到了90%以上,审计助推作用明显。财税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实现预算的全面规范和公开透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省级预算执行审计一直将财政公开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关注,报告中反映了47项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结果未公开,政府采购网站信息不完整影响政府采购公开效果等问题。

三、关注涉企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促进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审计报告从涉企财政资金的项目设置、分配管理、监督使用等方面,揭示了项目多头管理、部门把关不严、企业弄虚作假申报资金等问题,并在审计报告中采用评论性语言概括了当前涉企财政补助资金管理的现状:“当前涉企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较为混乱,企业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补助资金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有审计数据作为支撑,审计报告反映,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方面,财政共设有24项专项资金,资金总规模13.11亿元;在支持涉农企业融资贴息方面,财政共设有10项专项资金,资金总规模11.2亿元;省财政对73家企业212笔贷款重复贴息9102万元;58家企业采取提供虚假银行贷款证明等手段骗取财政补助资金2.04亿元。这对促进加快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提供了一些实证。

四、关注惠民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使用情况,促进维护和改善民生

民生问题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今年审计工作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总体要求,重点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养老保险金发放、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使用、小额担保贷款资金使用等民生事项进行了专项审计,着力反映民生政策落实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审计报告中着重反映了政策执行不公平的问题。如在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中,发现92个市县3174户保障对象不符合保障条件仍获得住房货币补贴、购买经济适用房等;在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审计中,发现一些县乡审核不严,向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发放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32.8万元,其中7个县的个别乡村干部,优亲厚友,申请获得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36.13万元;在财政性工资及养老金发放审计中,发现17919人不符合条件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2317.7万元;在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执行审计中,发现由于个人提供虚假资料,管理部门审核不严,造成不符合条件的730人违规获得小额担保贷款6318万元、获得财政贴息353.57万元。通过审计,促进有关部门全面整改存在的问题,促进惠民政策目标的实现。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已取消不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7687户,腾退保障性住房1422套,促进闲置的保障性住房投入使用15681套。

五、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风险隐患,促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审计担负着经济发展的“安全员”这一重要职责。审计工作密切关注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风险隐患,注重及时揭示和反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按照审计署的统一部署,对全省政府性债务进行了一次全面审计。审计结果表明,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性债务的现状,以及资产与负债的相互关系看,我省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审计也发现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增长较快、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部分地方和单位存在违规融资及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等问题。审计达到了“摸清底数,反映问题,揭示风险,提出建议”的目的。省审计厅组织市县审计机关对70家县级农信社进行了审计。重点关注了信贷资金投向、资产质量状况、风险管控和公司治理等情况,防范地方区域性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六、继续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揭示力度,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打击犯罪、惩治腐败,是国家审计的重要职责。近年来,省审计厅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部门和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力度,注重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促进了反腐倡廉建设和政府依法行政。从近几年的案件查办结果看,审计查处案件线索的力度在逐年加大。2011至2014年,有关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机关将审计移送案件线索查处后,分别处理责任人员190人、230人、263人和433人。今年的案件线索查处中,一是着力突出了强农惠民、社会保障政策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共查处有关人员贪污、侵占、私分涉农补贴资金、征地补偿资金以及违规享受保障待遇等案件线索32件,涉及资金2.34亿元。二是关注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过程中的暗箱操作问题。审计共查处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政策执行不到位,招标人、代理机构、投标人进行围标串标的案件线索32件,涉及资金48.42亿元。三是突出对涉企财政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查处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规分配资金、企业伪造申报资料套取财政资金等案件线索13件,涉及资金5267万元。审计机关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七、突出审计意见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审计工作报告在客观揭示问题、认真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审计发现问题提出了4点意见。针对审计发现的预算编制不完整、预算安排不科学、预算项目未执行、预算结转资金未按规定收回等,审计提出要从预算管理的源头即预算编制环节进行改进,强化预算项目编制的科学性,形成部门预算编制与业务工作开展相关联的依存机制,避免出现无对应工作计划的财政预算,并建议要细化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具体措施,严格执行结余结转资金的清理回收制度。针对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设置交叉重复、项目评审不规范等问题,审计提出要严格执行《河南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加大项目资金分配结果的公开力度,增强资金分配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针对民生资金分配不公、涉企资金重复申领等问题,审计提出了要建立部门相互协作、责任明确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通过综合的查询和对比,为资金分配、行政审批、税费减免、社保资格认定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支持。对于审计报告中多处反映的违规招投标、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等问题,审计建议开展专项检查治理活动,严厉打击规避招标、围标串标、虚假招标、违规评标、违规转包等违法违规行为,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