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显示 省级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7月25日至27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在郑州召开。受省政府委托,省审计厅负责人在会上作了关于2017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8%,扭转了自2012年以来增速下滑态势,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省级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审计工作报告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聚焦打好“四张牌”,加大对支出预算、重大政策落实和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力度,更加关注民生资金和项目。
2017年,我省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安排省级财政专项资金57.8亿元、政府债券资金46.8亿元用于扶贫脱贫,安排资金99.1亿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城乡居民低保、城乡居民医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财政补助标准得到全面提高。但从审查情况来看,仍存在一系列亟待加强管理规范的问题。
省级财税管理方面,财政决算草案个别数据不准确、部分预算安排不科学、有些财政专项资金分配过于粗放等问题仍存在。审计情况显示,省财政分配下达的170项专项资金中,部分项目不符合省政府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相关要求,其中59项未明确执行期限,101项未设立绩效目标,59项无资金管理办法。
地税部门仍存在应征未征税款问题。以车船税为例,根据省交通运输厅提供的全省船舶登记信息测算,2016至2017年,税务部门应征车船税为2778.96万元,实际征收1072万元,委托代征船舶车船税工作推动不到位,是造成少征税的主要原因。
利用联网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去年我省首次实现了对省直95个一级预算单位审计监督全覆盖。审计发现,“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管理不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仍存在,个别部门没有落实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脱钩政策。
2017年,我省对三大攻坚战实施情况开展了重点审计。审计中发现,个别地方政府还存在违规举借问题。精准脱贫方面,10个县投入贫困户单纯享受分红的项目资金占产业扶贫资金总额70%以上,这种重“输血”轻“造血”的模式,不利于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的能力。少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未达到预期,7个市县存在水、大气质量指标未完成目标或未得到明显改善,部分环保资金和项目绩效不高。
“今年的扶贫审计,坚持‘边审边改’的工作经验,通过边审计、边交办、边督促整改,至6月中旬,已盘活统筹使用闲置资金1.19亿元,促进政策落实236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率达到85%。”省审计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建立全省政府隐性债务管理信息平台、加强跨部门涉贫信息整合共享、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办法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推进三大攻坚战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审计厅还对重点民生项目、重大政策措施落实、省属高校和医院等进行了审计。
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方面,跟踪审计了保障性安居工程、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项目、社保费移交地税部门征管体制改革情况等,促进拨付和盘活各类资金65.33亿元,促进减少或清退收费等1104.23万元,促进项目开工或完工220个,促进建立完善相关制度102项。
据统计,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审计共移送有关案件线索和违法违规事项412件,有关部门查处后,已处理相关责任人619人。公职人员以权谋私、失职渎职,是违纪违法的主要诱因。省审计厅负责人表示,针对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省政府高度重视,并要求限期整改。整改的情况,省政府将于今年11月底前向省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转自〈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