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报》文摘:三年帮扶路 花开香满园——河南省审计厅精神文明创建设结对帮扶工作侧记

22.03.2016  17:57

吕鸣莉  何维胜 

自2013年5月份以来,河南省审计厅按照省文明办《关于做好全省第三轮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启动对三门峡市渑池县坡头乡白山羊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对帮扶工作。通过近三年来卓有成效的工作,该村从村容村貌到村民的整体道德素质和文明意识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该村先后被三门峡市授予“精神文明村”、“生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白羊山村是渑池县坡头乡一个新建移民村,地处黄河故道,风景秀丽,闻名于世的黄河丹霞风景区和韶山峡风景区即坐落在此。该村由原白羊山村、浪底、窑地三个村委合并而成,全村共有256户850人,占地面积7.9万亩,耕地面积仅340亩,现有村干部14名,党员39名。人均耕地仅4分地,除了公益林地外,没有支柱产业,集体经济为零,收入来源主要靠村民外出打工。针对该村耕地面积少、集体经济匮乏、农民出行和饮水困难、村容村貌和农民文明意识亟待改善等特点,该厅自2013年以来,以民风建设、环境整治、教育培训、关爱帮扶为重点,侧重于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营造新环境、发展新文化,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为建设美丽乡村,提振村民精神面貌,该厅指导建设了白羊山村中心文化娱乐广场,设置了广场景观,进行了亮化和绿化,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将村内外墙进行了统一粉刷,并在墙上绘出突出当地民俗民情的文化长廊50多米,在该村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组织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帮助购置垃圾车辆和垃圾筒,建立垃圾池,成立村民保洁服务队,对村容村貌进行定期清理;组织村民在节日前开展卫生大扫除,净化庭院;对村民门前院后进行绿化美化,绿化面积达500余平方米,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精神面貌。

该厅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当地经济造血机能。加大对村小学信息化设备的投入,捐赠15台电脑帮助建立计算机电教室,不仅培训了村民互联网操作员,还定期聘请各种技术专家,为村民讲解科技文化、道德规范、文明礼仪及健康卫生知识等,指导广大村民更新新理念,掌握新技能,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先后引导村民100余人外出务工,年收入3万元左右。同时,以当地土特产加工、经济作物种植为龙头,辐射带动农户进行加工生产和种植,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建立村“两委”重大事务公开栏和财务公开栏,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调动他们参与创建乡村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该厅积极组织各种评选、慰问活动。捐赠图书1000册,成立了村小学图书阅览室。帮助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指导开展了“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并设立“好人榜”公布评选结果。全村村民积极响应,踊跃参加,在白山羊村掀起了一股爱学习、争先进的热潮,将该村的文明建设推上了一个新台阶。该厅先后为村小学送出了电脑、图书和文化用具,为留守儿童捐款6730元。每逢双节,厅领导带队对村里老党员、老干部和困难群众进行走访慰问。

为帮助村民建成美好家园,该厅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2014年,该厅协调专项资金15万元,对村600多米内环路进行了加固硬化,同时新建路边排水暗道9600米,方便村民道路出行,彻底解决了雨后到处积水的现象。2015年,协调资金15万余元,从2公里以外的太山村引水到白山羊村,共铺设饮水管道4200米,修建蓄水池1个,供水塔1个,完成了引水入村入户工程,真正结束了村民到几公里以外以每立方40元高价购水吃的历史。

通过三年的结对帮扶,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方便了村民的生活和生产,更新了村民的营销理念。为村民带来了生活上的收益和精神上的温暖。           

                (本文摘自《中国审计报》2016年3月14日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