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五花八门 互联网金融活期产品危机重重
伴随着收益的持续下降,风靡一时的“余额宝”逐渐走下“神坛”,但是以“XX宝”命名的各类活期理财产品却来势汹汹。特别是在央行“双降”的背景下,不少互联网金融公司推出或者计划推出活期理财产品,但是这些产品与“余额宝”的模式不同,这类宣称T+0、收益率较高、低风险的产品具体投向了哪里?背后是否设有资金池?互联网金融平台垫付资金能否承受流动性风险?
“如果投入实体企业,回款周期肯定不会几天就结束,同时不少产品的收益率能到8%以上,可能背后会设置类似的资金池,一旦出现流动性风险或密集兑付,出现问题的概率大大增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其实,在网络上搜索活期理财,各类带着活期“××宝”的产品五花八门。但是投资者在购买时一定要擦亮双眼。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不少产品在宣传时称自己是T+0实时到账,但是背后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背景很难做到,同时还有不少平台会限制提现,比如一款活期理财产品投资10万元,但是提现是会设置每日5万元的限额。
有些活期产品会公布自己的投向,如陆金所的零活宝,背后定向委托投资标的投资范围为:委托贷款、信托计划(含信托受益权)、基金公司及子公司发行的特定/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银行存款等。其中银行存款的投资比例最低不低于30%。但是不少P2P平台推出宝类产品则较为神秘,产品的模式、投向等各不相同。
活期理财产品主要的模式究竟是怎样的?据了解,目前的P2P活期产品就是将债权打包,问题主要在标的是否真实有效。如果P2P平台没有将具体的资金流向告诉投资人,没有告诉投资人到底自己买的是什么债权,而是通过造假将这笔钱挪用,那么就是典型的资金池。一个做资金池的平台,对于投资人的资金安全就难以保障。
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不少活期产品都是投向了高风险领域。众信金融首席风控官王华表示,活期理财产品要求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同时资金端和资产端对期限的要求是不匹配的,不可能投资到实业可以随时还款,所以做活期理财中间其实都是有基金的,做好这类产品主要还需要资产负债的匹配。
对于为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始做这类活期理财产品,爱财有道COO王杨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银行不断降息、股市频发跌潮的投资环境下,其实投资人已经没有更好的理财渠道,更使很多人将目光转向P2P。这让P2P平台在竞争加剧之下,对安全和风险的把控能否做到给投资人全方位综合保障,成为影响平台发展的关键因素。“之所以市场对于这类产品的偏爱增加,一方面是投资者对于流动性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行业监管还没有细化,各类平台的定位还不够清晰,所以只能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做。”王杨表示。
不过,目前尚未有活期理财产品出现大规模的兑付危机,所以市场对风险的警惕程度还不够,主要就是看投资者该如何选择这类产品。
理财范CEO申磊认为,信息披露一直是P2P行业的命门。比如投资理财范活利范的投资人,基础资产构成和担保类直投项目没有区别。投资人可以在自己的投资账户里清晰地看到实际购买的债权明细,不管是借款项目、借款企业还是第三方担保机构,都是记录在内的。”
王杨也表示,活期理财产品并不是随随便便设立“池子”来做的,而是要背后有真正的债权交易而不是虚构的,并且需要引入第三方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
另有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的这类投资不仅可能有逾期风险,也可能面临平台跑路、平台自融等风险。在投资时,投资者需谨慎阅读投资说明和合同,多方位考察平台合规合法性,谨慎投资。
北京商报记者闫瑾
业内声音
网利宝对外战略合作总监李楠认为,活期理财还是比较敏感的,主要涉及到类资金池产品,做的时候也特别小心。“我们的模式主要是让有资格的券商、基金提供流动性支持,我们来保证流动性。里面的产品一种是流动性比较好的产品,另一部分是优良的顶层资产做成理财包的模式。但是为了防控风险,我们会率先进行总量控制,不会完全放开购买,避免单个投资人投入大量资金。因为活期理财很担心出现挤兑风波,一旦有一家出现挤兑,可能会传染到各家平台。如果产品把已有的债权进行拆分的话,容易形成管理混乱。”
有利网首席执行官吴逸然表示,流动性风险一直特别重视。“在设计之初,参考了余额宝的经验,我们的活期产品是一种基于货币基金的活期理财产品。如果一个产品里完全都是定期产品的话,就有非常大的流动性风险。同时对于流动性可能出现的各种极端情况设置了很多对于产品的限制,比如说每个人的购买限制,比如说每个份额里面的货币基金的比例下限,来保证这个流动性。从每天流动性的压力来看,平台可以负担目前正向和负向流动性压力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