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回眸之改革篇:号角嘹亮马蹄疾

09.02.2015  11:24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       这一年的安阳,改革的信心比以往更加坚定。全市上下凝聚共识,热情高涨,克难攻坚,破冰前行,改革之路蹄疾而步稳。       没有盘点,就没有发现。       在行政领域,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简政放权让利于民,市民之家被纷纷点赞;在经济领域,财税改革激发活力,透明预算逐步推进,“三公”经费只减不增,金融服务大步迈进农村;在民生领域,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教育资源布局不断优化;农业农村、社会、民主法制、文化、党的建设、纪律检查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有序推进。       向顽瘴痼疾开刀,向障碍藩篱宣战,安阳改革的先行者比以往更加重视改革、呼唤改革。       凝聚共识,改革领导小组把关“总设计”       号角激越,风云激荡。为有力推动改革工作启动实施,2014年,我市专门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和改革办。       去年4月25日,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要求:“坚定决心,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勇于担当,把准方向,以改革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发展,赢得未来。”       去年5月7日,市委召开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理解了“为什么改”,明确了“改什么”,厘清了“如何改”。紧随其后,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筛选出任务清单,确定了第一批12个方面、45条重点改革任务,在我市范围内完成了顶层设计和具体部署工作。       按照要求,各县(市)区都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一批改革试点开始启动,一批改革举措正式实施。       行政审批,从制约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改起       1月8日,位于文峰大道的市民之家正式运行已有两个多月。在三楼办事大厅市国土资源局办事窗口前,来自我市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负责人手持一份建设用地批准书面带微笑:“我用了1个多小时就办好了,政府减少审批环节,这回可是动真格了。”在行政审批改革之前,类似这样一份手续需要层层上报审批,大约需要10个工作日。而现在按照“五个一”制度的要求,只需由首席代表在窗口现场签批,加盖行政审批专用章即可办结。       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归功于“五个一”制度。为了解决便民窗口权力“空壳化”问题,我市出台《关于行政审批服务“五个一”改革实施方案》。所谓“五个一”,即审批服务“一个领导分管、一个科室承办、一个窗口对外、一枚印章签批、一站式办结”。改革实施以来,全市共计64家单位进驻市民之家,直办率由原来的27%提高到68.7%。       在市民之家所见所闻,只是我市扩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       按照中央和省委工作部署,我市把政府职能转变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努力走好简政放权“当头炮”。       简政放权,对政府部门来说是“革”自己的命。如何“简”,怎么“放”?市行政审批改革领导小组思路清晰。市编办收集了原保留行政审批项目的设定法律依据和三年来的办理情况,将我市保留的审批项目与外地市逐一比对,提出了取消、下放、合并、暂停、转为行政服务和保留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意见,并直接下发给各个相关部门,作为清理分类审批项目的参考依据。根据清理意见,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展开自查清理。为确保清理结果科学严密,市审改办从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法制办等单位又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仔细审核论证,严格把关。       与此同时,围绕行政审批改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三个专题开展强势宣传,保证了群众对改革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促进了政府权力阳光运行。       一年多的时间,我市经过连续两轮改革将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从283项精简至96项,并精简非行政许可类审批事项92项;对政府各部门行政职权进行全面梳理,厘清政府职权4370项。强硬改革措施的背后是政府管理观念的转变,放开了市场“看不见的手”,用好了政府“看得见的手”,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道路上,我市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财税改革,发动经济领域攻坚战       聚焦突破,统筹结合,步步深入,安阳市一年来的财税改革可圈可点。       按照“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的改革思路,市财政局提出全面做好法治财政、民生财政、稳固财政、阳光财政、效率财政的目标。结合我市实际,市财政局研究梳理,明确了事关财税改革的28项任务并逐步铺开。       预算制度改革是今年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建立透明预算制度,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资金完整、公开透明。       为了“答”好这道题,市财政局一是出台《安阳市市级财政预算管理办法》,编制了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统筹安排政府的各项收支,保证了政府资金的完整性。二是积极推进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公开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制定市直机关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出国经费等经费管理办法,切实加强“三公”经费管理。2014年市本级“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5.5%。       2013年,中央明确了税制改革的目标方向,确定了税改措施的路径。我市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步推进了“营改增”扩围改革。从2014年1月1日和6月1日起,分别将铁路运输、邮政业和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经过精心组织实施,试点运行平稳顺畅,减税效应逐步显现。       着眼强化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市财政局研究提出了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产发展补贴资金改革、公办职业院校经费核拨机制改革、小微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创新保障房融资机制,初步建立起多层次、多元化棚户区改造投融资体系。       医疗、教育给力,答复民生热点       只有惠及民生,改革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多年来,“以药补医”一直是阻碍医改推进的重要掣肘。       1月25日,在安阳县人民医院,家住水冶镇的秦先生买了两盒吗丁啉,原价是每盒15.9元,实行零差率后每盒为13.83元。他告诉记者:“这是常买的药,熟悉价格,的确比以前便宜了。”安阳县卫生局负责人介绍,全县县级公立医院已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两个月来,药品销售1000多万元,零差价共让利群众150万元。       新医改的核心是县级公立医院除了中药饮片之外的所有药品按实际进价实行零差率销售,即医院按药品进价销售给患者,不从药品中赚一分钱。去年11月1日,被纳入改革范围的林州市人民医院、林州市中医院、安阳县人民医院、安阳县中医院、汤阴县人民医院、汤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内黄县人民医院、内黄县中医院正式启动这项改革。除了上述8家医院,安阳县政府、内黄县政府大胆创新,对县域内所有县级公立医院也同步实行了综合改革。       在教育方面,我市加快推进教育资源优化布局,在东区开工新建了紫薇小学和翰林小学,预计今年9月可投入使用。两所学校总共可容纳3240名小学生,有效解决了东部区域学生入学难问题。       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一系列“重拳”已经出击:       ——就业创业体制不断完善,完成了“就业服务信息电子地图”工作试点;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展有序,新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试点顺利进行;       ——文化体制改革先尝先试,制订了《安阳市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司法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全市两级法院积极开展新型合议庭试点,共组建了102个新型审判团队。       年终岁尾,要盘点收获,更要放眼未来。成绩的背后,彰显出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和信心。然而,改革越深化,矛盾越复杂,适应新常态仍然任重道远。站在新的起点上,安阳仍将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安阳的改革发展将实现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