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苗的守护者—访中原区外国语小学校长余玲

29.05.2014  18:49

    中原网讯 (实习记者 赵迪)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管于

中原区外国语小学校长余玲

    教育是一项持久而繁复的工程,树人较之于树木原理相似,却更是要难上一筹。小学教育就如同培育一茬葱绿的小树苗,不仅要施肥,浇水,也要扶持它,纠正它,使它在茁壮成长的同时,更要向着阳光长得枝繁叶茂,威武挺拔——告诉记者这番话的正是郑州市中原区外国语小学校长余玲。

    在这个草长莺飞、轻絮飞舞的季节,记者走进中原区外国语小学,该校隐匿于幽巷之中,似乎隔绝了外面世界的喧嚣和纷扰。初次见到余玲校长,她高高的嗓门和朴实无华的穿着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余校长的介绍下,记者对中原区外国语小学有了一个全面地了解:

    该校建于1982年,历史悠久,是郑州市首家公办外国语特色小学,被中国教育协会外语教育专业委员会命名为“外国语实验学校”。该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983人,教职工92人。2005年2月,余校长来到外国语小学之后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形成特色,争创名校”的办学思想。

    少年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

    ——孔子

    养成教育 刻不容缓

    余校长向记者说道,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习惯的养成以及规则意识的形成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养成教育是具有前瞻性的持久性教育,每一步都很艰难,但是就长远来看都是值得的。紧接着余校长向记者举例介绍了学校的各色养成教育成果:

    “胡同文化”树立学生规则意识:中原区外国语小学前面是一条二百多米的胡同,也是学生们上学放学必经之路。过去学生们总是三五成群,把不足三米的路堵得严严实实,给其他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学校决定就从此处抓学生的规则意识,并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教学生上学时养成两人一排靠右行走的习惯。与此同时,利用升旗仪式给学生讲解遵守秩序的重要性:火车要受轨道的约束,否则就会倾覆;飞机要受航线的约束,否则就要坠落;上学也要遵守规则,否则就会害己损人。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纠正强化了学生遵守规则、为别人着想的意识。小巷从此畅通了,每天学生排成两队有序进校的场景已经成为家长、附近居民以及过往市民眼前一道亮丽的风景。

    全方位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除了纠正个别行为习惯之外,学校从卫生、学习、礼仪等方面分学期进行了二十余个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采取升旗仪式上讲话以及“规范之星”评选等方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养成教育活动的时效性,学校在抓全面的同时也细化规范学生的行为,比如勤剪指甲,勤洗手;不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桌斗内无杂物等等。经过这样一番长期而细致的工作之后,学生普遍都比较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每天上学前习惯低头看看自己的衣服是否干净,每天放学时能够自觉清理桌斗内的杂物,自觉检查桌凳以及讲台上物品的摆放情况等等。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的责任心有所增强,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也逐渐养成。

    除此之外,余校长告诉记者,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将养成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做到职责明确,内外一致。相应的,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以校信通的形式告知家长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方面的职责,鼓励家长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好榜样,从而实现养成教育家校一体化。

编辑:王静喆 联系记者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