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院赴杞县西空桑村开展村志调研活动
从河南大学到杞县葛岗镇西空桑村平时需时一小时半即到,但7月10日,由于修路堵车,我们在路上花费了两个多小时。入村时,天已近午,溽热蒸腾,在村口,乡村特有的鸡鸣狗吠声,以及潮湿的秸秆、柴火炊烟,特别混加上大蒜味道的乡土气息入耳入鼻,团队中城里的孩子问这是什么味道,农村来的同学淡淡答:“老家的味道”。我们所乘的车直接驶入村委会,来迎的驻村第一书记黄备荒看到我们,掐掉手中的烟,大手一挥:“快,快,进屋!备饭!”,干练而有力。
一、村志调研之行:古空桑村与百年河大的结缘
中共河南省省委的扶贫部署,各级单位选派干部驻村的具体落实,这促成了西空桑千年古村落与河南大学百年高校的结缘,河南大学选派后勤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黄备荒为驻村第一书记,驻村进行精准扶贫。作为教育部门,河南大学的资源优势在于文化和教育,各学院进行文化、技术、教育等的扶助支援,竭全校之力,以助乡亲们早日脱贫。入村临街房屋照白上彩绘着伊尹的故事和新时代农村道德事情,这些是来自河大艺术学院学生;村东伊尹文化广场的“河大林”来自河南大学的捐建;村小学的计算机、图书来自后勤、各院系的捐助;校机关领导的节庆慰问、贫困慰问等暖人心的活动;医学院进行过村民义诊;利用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校团委派社团联合会驻西空桑村小学进行支教等等。
我们这支团队来自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我们能做的是文化服务助农扶贫,利用我们的专业特长,挖掘西空桑村文化特色,为其文化建设服务。团队成员中6名党员也均为骨干分子,以实际行动坚持知行合一、践行“两学一做”。经过大家充分的论证,我们决定为这个千年古村——西空桑村编写一部他们的历史——村志,用DV、相机记录乡亲们的日常。为此,学院专门组织了付燕鸿、谢宇飞为带队教师、赵广军为指导教师,遴选了熟悉口述历史调研的本科生12名、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2名,组成村志调研团。团队中不乏2015年暑期进行的河南大学潭头办学口述历史调研中的指导者和积极分子,经验、能力自不必言,更有期待检验口述专业理论与技巧的新成员。团队从6月中旬开始收集相关纸质材料、拟写提纲、工作部署的前期准备,几乎每个成员都能对杞县、西空桑村如数家珍的唠叨出纸本文献的记载,以待进村的实践锻炼。
7月10日上午入村,7月15日下午离村,六天来关涉村志的各种文献、口述的收集,从乡亲们最初的“咦,恁弄啥来了?”的疑惑,到“啥时到俺家来问问?”的知悉,口述史调研对象从疑问到配合的最佳状态已然完成。在村中,身着浅蓝的河南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T恤队服,成为乡亲们诉说的易寻标志。村子日常的生活中,由于这抹蓝色,增添些不同往日的动静。
村中六天,经历了几乎全部的溽夏天气:烈日肆虐的暴晒天、闷湿的桑拿天、大雨滂沱的阵雨天、凉爽的细风天,一周阅尽最夏天。村委会屋檐下大灶台的帮厨,一时间成为上下午结束调研活动的同学们的乐事,纷纷啧啧于厨师楚师傅的刀工、厨艺,捞面、馒头、面汤、米饭,六天饭食不重样。整个团队分作四组,星散村中展开入户调研,用笔、DV、录音笔和相机记载着乡亲们的乡音俚语中的日常,这些又架构起整个村落的历史,成为公众史学之一部分,彰显着口述历史的价值性。
二、“村落瓦舍遗古风”:西空桑村千年的历史文化富矿
西空桑村距离杞县县城十二公里,作为当代豫东地区一个最普通不过的村落,与工业、矿业、技能、交通、近郊等优势村落相比,以农业为基础的西空桑村的发展似乎出现对比性的乏力情况。古空桑村是文献中记载的商代名相伊尹的出生地、安葬地,加上附近出生的娄望、晁村所葬的汉代名相晁错墓,人谓“五里仨丞相”,人文渊薮。由于人文之故,赋予了村落自然景色的旖旎和故事性,有“空桑烟雨”、“伊庙灵桑”的古杞八景或十四景之谓。桑已物故,伊庙尚存,村中父老对于历代被奉为“商元圣”的伊尹多钟情,口碑相传,成为文献史料的补充,也是亟待挖掘的口述富矿。
作为老村发展中的新景致,伊尹文化广场无疑是村民闲暇时乘凉的公共活动空间,成为各种讯息的集散地,也是我们调研团随机采集口述村落志的主要场所。“你们是河大的?喏,那就是你们给俺们建的!”,老人家们指着广场边上的“河大林”说。“河大林”今春新植,树虽小,但由于村民们的勤浇灌溉,枝叶倒也繁茂,成为维系西空桑村与河南大学缘分的佐证。
“说伊尹”是村中老少皆熟的内容,也是村中最大的文化资源。“伊尹抱商王”等口头故事传说已经成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遗产,村中成立有伊尹文化研究会,这是村级成立历史研究会的少有的现象。伊尹故事虽则口头演绎多于数千年前的史实,但是作为民间口述资源则十分难得,人们的演义想象多来自文献文本的记载、村东伊尹庙的遗存依托,庙旁的宋真宗御碑、伊尹故里碑、历代修庙碑等古物古迹的存在,强化着口耳相传的代际使命感。
我们观察到的西空桑村民俗、文化、历史等资源则更丰富。该村已经成为周缘地区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的区域性中心村落。村中隔日有集市,晨集时来自四村的商贩麕集,早上四点半开市,八时而散,成为各村农民货产展示、易货交易的本地市场,风雨无阻,沿革成习。最热闹的正月十五的古庙会,十里八村的乡人着新衣、逛庙会、听大戏、拜伊尹,商贾云集,成为民俗的绝佳观察场所,由于此次调研时间不对,我们期待正月间再次来访。作为千年古村落,村中尚存的传统生活状态中相传易失的娱乐方式,非常丰富。唢呐、曲剧、盘鼓、腰鼓都有代际相传的传承,甚或是组建成班,服务于开封、通许、睢县、太康、扶沟等四乡,远者至安徽、山东、山西等地,成为传统民俗文化的输出源头。为了便于我们的记录,7月13日下午,盘鼓队、腰鼓队、唢呐班专门为我们的影像采集和记录进行表演,村中父老挤满了村委会大院,热闹程度够唱一台戏了。
三、“老黄”记:乡亲们眼中的驻村第一书记
2015年8月28日,河南大学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黄备荒正式上任工作,进行帮扶结对工作至今已时近一年。作为西空桑村历史的一部分,驻村历史也是村志必不可少的书写。我们仅来数日,无法对过去一年里村中变化作记录,仅仅留下些乡亲们口碑中的驻村第一书记黄备荒。西空桑村全村3800口,鲜有不识“老黄”者。
黝黑似坚铜肤色的老黄说:受省委组织部、河南大学党委及组织部的选派,自己要落实两级组织所给予的任务要求,省委要求要聚焦脱贫攻坚、落实相关措施,加强研究谋划,统筹利用资金,实行联村帮扶,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是政治上的要求。学校要求他加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落实基础制度、办好惠民实事,这是组织上的要求。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在村在岗,落实两学一做,尽自己的努力为乡亲们服务,带领乡亲们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强村委班子的凝聚、改善村容村貌、改善村中基础设施,争取驻村结束时,争取村中无一贫困户。老黄勤于做事而不善谈,多次追问下,提及的多是自己驻村的使命,可见老黄心中对于使命的耿然于怀,工作思路的熟然于胸。
村里干部说的多,因为老黄带着他们参与的最详细,对村中的规划也熟悉,也是最振奋的一群人。搭班的村主任老张拿出手机照片让我们看,老黄来时村委会院内齐腰深的荒草和漏雨的老屋,又指着现在的院子和红铁瓦、粉白墙期盼着我们的判断:“变化大不?”。村委会是老黄口中的“战场”,进村第一天就亲率大家除草,接着是院内的水泥硬化、房屋修整、宣传栏制作、厕所修建等。资金从哪里来?“老黄拿自己的行政经费”。村支记老楚则提及村中两委班子的团结,称老黄工作有思路、能凝聚,将各种力量聚集一起谋发展,“心齐,干劲就足”,老楚笑眯眯的说。村里干部甚至拿出已上日程的“宏业”计划:村中主干道拟于近期重修,20公分厚、700米长的水泥路,资金已筹措到位;村中巷路已修,几公里的总长仅剩400余米待修;路灯、下水管道拟在修路的同时全部修整,农业用的打深井资金也到位。为筹措资金,“黄书记向省、县争取扶持资金,去得勤,把人家领导都跑烦了,最后资金全部到位”,村会计称。村中的农业调整,要预判市场,今年大蒜贵的出奇,但是明年由于蒜种成本等,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因此,村中安排部分农户种植冬瓜,以保产保收。妇联主任则称逐家逐户的400多处厕所的改造、自来水的引入等关涉村中卫生的民生问题。
乡亲们的口碑是雪亮雪亮的:“黄书记人好,没架子!”,“老黄是来帮咱们脱贫哩!”,“黄书记来我家串过门!”,“老黄给俺争取了低保名额!”,“过年,老黄给俺家送米面油”……所述事情很细碎,主题也很驳杂,多是跟述者相关的内容。我们无法判断乡亲们很多元、很零碎的口碑中,老黄到底花费在他们身上的时间、金钱和体力有多少,但是却能够判断老黄确实为他们解决了的哪些难题。
口碑不是我们判断的唯一标准,在村中,我们看到的村委会大院、村路、自来水、农户厕所等,一如所述,村容村貌非附近村落可比。在短短的一年中,第一书记“老黄”的确有作、有为。
四、镜像下的西空:村志调研中的收获
进村初始,调研团的任务只是村志撰写材料的调研收集,但是住村六天的调研,调研团队的收获却异常丰富,远远大于预期目标。共收集各类影像资料237G,纸质文献30余种,更难得的是团队师生的口述专业的提升。
民间文书的收集:在村共采集村中各姓族谱4种:《楚氏族谱》、《张氏族谱》、《豫东项氏族谱》、《河南杞县伊氏家谱》;民国及建国初期的结婚证、兵役证等民间执证多帧;烈士墓碑碑刻文字等。
口述历史的采集:村中所存各类文书有限,对于村中的历史,我们访谈西空桑村历届老支书、村干部口述,以作补充;村民文化生活比较丰富,我们采集村中唢呐、盘鼓、腰鼓、戏班等民间艺人;对于村落信仰,我们采集烧香、基督徒等宗教信仰者;对于婚俗丧礼等民俗、方言、谚语,我们采集专办红白事的理事以及上了岁数的老人。口述历史的采集和记录,记录下村民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日常琐事的“在地”经验以及历史记忆。
档案文书的收集:村中档案文书、县档案局所藏文书、照片、图表等各类档案,同时也收集到《杞县志》、《杞乘》等典籍,以及未刊的《葛岗镇志》、《袁洼村志》、《杞县文史》等史志资料。甚至,也包括西空桑村干部写在稿纸上的村中干部、党员、兵役军人、大学生、寓外人士的名单及简历等。
结合我校《口述历史理论及实务》的历史学专业课程,在付燕鸿博士、赵广军博士的专业指引下,调研团也就西空桑村进行了当代村落社会、民俗、娱乐等方面的口述采集,颇有惊喜发现。在调研中,发现村中大量存在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形成的最后一批裹脚妇女,她们平均年龄八十岁以上。在村中,裹脚颇为普遍,为此调研团作了专题采集,共采集16人口述材料,这是在调研实践中获取的极具学术价值的调研材料,计划撰写《最后的裹脚人:杞县西空桑村裹脚妇女生活史调研》调研报告。另外,对村落中民众娱乐方式进行了采集,采集腰鼓、盘鼓、唢呐、戏班等各种传统民间娱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采集了完整的盘鼓、唢呐等表现形态,并对这些娱乐进行社会学的量化、理论化处理,为当代社会学的农村调研补充有益资料,拟撰写《当代村落传统娱乐业调研:以杞县西空桑村为例》调研报告。西空桑作为历史、民俗等资源丰富的村落,具有中原地区乡村极大的代表性价值,值得学术界对之的深度挖掘。
我们的团队完成了调研任务,喜悦满载,伴着余霞,离开了西空,此时适逢另一支河大师生队伍来了,他们来为西空进行旅游规划。
如此,西空桑未来的蓝图上,河南大学有值得书写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