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术宽容、学术批判与档案学术创新
档案学术创新需要学术宽容与学术批判。本文探讨了学术宽容、学术批判对于档案学术创新的意义和作用,从构建适宜档案学术创新的社会机制和氛围诸方面,进行了综合表述。
1 档案学术创新需要学术宽容
1.1 学术宽容构成档案学术创新的社会氛围。档案学术宽容是由学术自由而展现出来的社会氛围。学术自由不能等同于人身自由、劳动自由,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言论自由。学术自由可以归纳为思想意识与学术意志自由的社会意识形态。低层次的物质自由无法满足于学术民主的要求。学术自由(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追求思维的多维度、思想的最大自由度与思维表达极为宽松的社会民主氛围,因而,可以形成学术宽容的重要标志。构建适合于档案学术创新的学术宽容的社会机制与社会氛围,是一个漫长的路程。
武汉大学教授余仰涛,在做客华侨大学“宽容论坛”主讲“学术与宽容”时说:“学术研究中的宽容(tolerant),是以其平等精神为要旨的。”在档案学术创新领域,不管是官员,还是学术权威,他们与“草根”族的民间实践者,都应是平等参与档案学术讨论中的一个普通公民,在文章发表、学术评论等方面一视同仁,不具有任何的特权和学术强势。这就是尊重个性权利,尊从学术自由,尊重个性思维的学术宽容。任何一篇档案学术文章,只要观点不违背宪法并具备了学术水准,就可发表。通过实践检验和社会公众评判,由历史作出公正结论。
学术宽容在档案学术创新中的体现,由一个民族的思维定势所决定。我们都知道,对个性思维,标新立异,或奇谈怪论的社会宽容,或社会宽容度的衡量,最终,取决于民族文化认同。在许多时候,我们的文化崇尚中庸无为,追求思想高度统一,认同社会集体意志和民众共鸣,其实,是推崇共性约束而忽视个性自由,提倡趋同而非立异,是包容传统而抵制创新。毋庸置疑,这是民族文化消极的一面。这就是我们民族文化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与顺民统治的历史根源。正是由这种消极性而产生的思维活性缺失,造成了“四大发明”产生以来,大多数历史时期科学技术落伍于世界,或中国至今尚无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社会历史原因。同样的社会历史原因,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浓缩为民族思维定势,成为档案学创新缺乏学术宽容的社会根源。尽管,这种思维定势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在中华民族谋求世纪振兴,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一种大民族文化谋求世界深度包容的时候,有必要形成对西方文化积极因素的认同,为档案学术创新具备了最为理想的社会宽容环境。
事实上,学术宽容社会机制的构建正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今天的档案学术的民主氛围与较为宽厚的社会包容,在历史上何曾有过?20世纪90年代《中国档案报》创刊号开展的“档案商品论”的讨论,笔者在《档案管理》杂志发表的《以太档案论》上、中两部分,前者以别开生面的学术民主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而后者看似奇谈怪论的学术观点,也被社会所容纳。笔者又回想起,一些稿件在终审被“枪毙”,但又在别的刊物上发表。真的感受到学术宽容和民主氛围的进步了。
1.2 档案学术宽容的几种形式
1.2.1 宽容档案学术创新失败。成功的档案学术创新无可厚非,而对于失败的档案学术创新,就难以获得宽容。王宏在“中国社会科学论坛(www//:CASS.cn)”上撰文指出:“宽容学术失败,是处理学术关系的一条重要准则。构建和谐的学术关系,必须倡导宽容学术失败的精神。”“失败是成功之母”,档案学术失败往往是创新成功的先导,不允许失败,是档案学术创新中不正常的现象。没有对学术失败的宽容,真正的档案学术创新局面就难以建立起来。
1.2.2 宽容档案学术创新的不成熟。任何档案学术幼芽的诞生都伴随着不成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先天不足或缺陷。对之求全责备,或理想主义的挑剔都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反之,以一种包容和宽厚,善待不成熟的学术观点,从主观愿望上帮助它克服不足之处,予以精心呵护,细心照料,能使其尽快完善成熟起来。
1.2.3 宽容档案学术中的奇谈怪论。好发奇谈怪论,有助于学术创新。某些看似奇谈怪论的观点,很可能就是学术发现。话不怪不为奇,文不奇不为新;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是档案学术创新者应有的品质。宽容奇谈怪论,凡是言之有物,能自圆其说的文章,就可以发表,任人评说,档案学术领域才能生机勃勃。
1.2.4 宽容档案学术创新中的草根言论。真理往往产生于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之中。面对“草根族”的新的档案学术观点,不能因其位卑而废其言。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谁在档案学术研究中有所创新,谁就是真理的代表者,应受到重视和应有的尊敬。草根的创造奉献远胜于学术权威的老生常谈。我们应当鼓励小人物敢于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鼓励他们创新。档案学术的未来,往往就在于草根的创新与发现。
1.2.5 宽容档案学术创新中的一知半解。档案学术创新有时来自一时感悟,只是一闪而过的灵感,及时追记,写成千字小文,也是学术创新。有些档案学人看不起小打小闹,零打碎敲,迷信于大而洋的学术著作。殊不知,这些如同在山崖和岩缝中流出的小溪,汇成了档案学术的时代潮流。以小见大,只言片语的新意也会闪烁出希望之光。档案学术中有见地的一知半解,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发掘它的内在价值。
1.3 档案学术宽容的适度问题。档案学术宽容应当把握好“度”,不足不为好,过犹不及。范华文于2007年8月22日,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题为《过度宽容是对学术不端的纵容》的文章,他认为,过度的学术宽容往往成为偏袒、包庇和对学术腐败的纵容。学术宽容不是当“老好人”,没有原则性。把握好学术宽容的度,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出发点,是在学术宽容中助人,除疑解惑,在宽容人的同时,提出对方的不足或错误。其次,要有辩证法观点,既对学术幼芽宽容爱护,又帮助它克服缺陷,助其完善。最后,是公正无私,襟怀坦荡,没有偏见,宽容不袒护。
2 档案学术创新需要学术批判
2.1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档案学术批判?“只有坚持学术批判,才能真正实现学术的创新和繁荣。” [1] 档案学术创新需要大鸣大放、百家争鸣和与这种氛围相适应的学术批判机制,如同春意满园、姹紫嫣红的花园里,需要一名辛勤的园丁,保证植物健康成长。
通过学术批判发现并纠正档案学术创新中的问题,帮助新的档案学术观点尽快成熟,是档案学术批判的一大功能。稚嫩的档案学术幼芽需要精心呵护与阳光雨露,但是,任何过度的偏爱只会适得其反。档案学术新苗应不断经受洗礼和磨难,长成参天大树。
档案学术批判的目的是治病救人,学术批判是遏制学术腐败的有力举措。参与学术批判中的双方是平等关系,以理服人,追求真理而不徇私情,不是一方胜利而消灭另一方,不能随意中止或借助公权或权威打压被批判者。如“生命周期理论”和“档案有偿服务理论”的学术讨论一样,一时难以解决、难以澄清的观点可以争论几十年,最终让实践判定正误,让后人作出结论。维护档案学术批判中的公正性,有助于民主与活跃的学术氛围的产生,开启一代学术新风,鼓励学术派别争鸣、彰显不同学术风格,共存共荣。
2.2 多种因素在档案学术批判中的作用
2.2.1 政治因素在许多时候对档案学术观点一锤定音。法治国家中的档案学术批判不允许政治随意干涉学术自由,或用政治权力进行学术批判。会有失学术公允,打破学术讨论的客观平衡,破坏学术批判中自然均态,终止学术批判的正常发展。某些时候,借助政治权力赞成一种学术观点而反对另一种学术观点,必将酿成学术灾难。虽然,政治方面的积极因素可鼓励正确的学术观点而抑制错误的学术观点,但用政治权力造就学术园地里“一花独放”局面,违背了学术发展的自然规律,历史上已经产生了多次这样的惨痛教训。档案学术批判应当遵照客观发展规律,规范、公正、透明、真诚而热烈,档案学术只有自由争论,自由发展,才能维护和体现出内在的规律性,才能有助于学术创新。诚然,任何一级档案行政官员都有自由参与档案学术批判的个人权利,可以以平等身份参与学术争论。但是,作为一名公权承载者,发表的言论和文章就不再简单归结为个人观点,总是有一种表态、引导、示意或定调的客观作用。档案行政官员需在适宜时和以适宜的方式参与学术批判,不轻率发表个人意见,不使用权力支持或反对一种档案学术观点。
2.2.2 学术权威对档案学术批判的导向作用。档案学术权威应当高风亮节,为世人尊敬。学术权威参与学术批判,其作用非常显著。很多时候,很多人往往以学术权威的观点判断某一学术观点的正误,或借助其观点为自己助力增威。所以,学术权威参与学术批判时应当慎重,力求公允,不轻率表态,身体力行维护学术批判的公正圣洁。慎言是对学术权威的正当要求。学术权威好比一名裁判,在需要吹哨出牌的时候才有所举措,发表稳妥见解,当为成熟老练豁达之举。
2.2.3 情感因素对档案学术批判推波助澜的作用。理性对于维护学术批判的客观和公允,澄清学术观点的正误,使学术批判始终沿着正常轨道发展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由于参加学术批判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性格各异,难免以文伤人,出言害人,破坏了档案学术批判的健康与自由氛围。可将它看做反向推动力,经历痛苦磨难,档案学术幼芽才会更加坚韧。
2.2.4 学术派别在档案学术批判中的造势作用。严格地说,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档案学术派别,这并不是档案学术批判的正常现象。因某一种学术观点、学术风格而自然聚集并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学术群体,可以称为“学术派别”。健康自由的档案学术批判需要学术派别的参与,它是为档案学术批判造势,并扩大社会影响力所必需的。由于学术派别是以学术讨论,谋求学术发展而自然形成的聚合体,遵守法律与职业道德,专注于学术问题,应当合法存在。鉴别档案学术批判是否纳入正轨,是否步入成熟的标志,是若干个学术派别的争雄,或以期刊为学术阵地,成为不同学术风格、不同学术观点,甚至不同文化认同的学术派别相互争论,以推动档案学术批判深入。
2.2.5 学术团体在档案学术批判中的聚合作用。学术团体不同于学术派别,学术团体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架构,可在高等院校自发产生,或以某一期刊为核心,专门从事档案学术创新的学术组织,如某某研究会、某某研发中心等。湖北大学以从事企业档案管理研究,吸收院校或社会知名学者组成的机构,就是一个学术团体的雏形。学术团体应当具备章程、发展战略和学术研究课题等特点。学术团体内部可以允许多个不同学术派别共存,发表不同的学术观点,在内部展开学术争鸣,作为自身发展的动力。学术团体可聚集学术精英,形成学术创新集群优势,可在档案学术批判中构筑自己的阵地,打出旗帜,提升学术批判的规模与学术水准。鉴别一个地区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程度的另外一个标志,就是学术团体的大量涌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活跃、自由和民主的学术批判格局。
2.3 档案学术批判的社会约束机制
2.3.1 档案学术批判的道德约束机制。学术道德是引领档案学术批判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在开展档案学术批判时,具备公正无私、客观平等的精神,不进行人身攻击,不强势压人、不歪曲事实真相,不在学术批判中怀有个人恩怨或偏见,不歧视伤害他人,要怀着纯洁动机参与学术批判,展示高尚的学术道德和人格,维护档案学术批判的公正性,促进档案学术创新。
2.3.2 档案学术批判的法律约束机制。档案学术批判应当始终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一切健康有益的档案学术创新活动,都不应也不会触及法律底线,不应泄露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不侵犯人权和损害国家与集体利益,不能借口民主、自由而违反相应法律法规(如档案法、保密法等)。一切违法的档案学术批判,必然被国家依法取缔,相关人员将受到法律制裁。而侵犯他人尊严,泄露他人隐私,同样,会受到法律追究。法律是档案学术批判不能越过的底线,是保障档案学术批判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任何形式的档案学术批判,须严格遵法守法,在法律保障下健康发展。
3 学术宽容的“善”、学术批判的“真”与档案学术创新的“美”
3.1 档案学术宽容贵在“善”。 “人之初,性本善。”善为人类本性。实现档案学术创新,没有民族文化的宽厚,没有广纳百川的兼容并蓄,没有发自人性的自然关爱,自觉真诚的呵护,是十分困难的。缺少纯善与大爱的民族,决然不会具备民主自由、和谐宽容的档案学术创新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渴望更多的档案学术创新,必须呼唤出社会更多的友善、真诚与大爱,使得档案学术园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3.2 档案学术批判贵在“真”。档案学术批判的宗旨是追求和捍卫真理。“学术批判要以弄清问题、把握真理为根本目标。” [2]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参与档案学术批判,以追求真理为己任,以推动档案学术创新为目的,尊重客观、尊重事实,是一切正直、高尚、公正的兰台学人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档案学术创新是探求真理的过程,档案学术新芽需要学术宽容、仁爱,也需要档案学术批判的推动、引导和斧正。淳厚与纯真营造档案学术创新的大美,伪善和假美是人类社会的阴暗面,是学术腐败的土壤,是兰台大地上的灾难。推动档案学术创新,需要无情地揭露并扫荡虚伪丑恶,让大爱洒满兰台。
3.3 学术宽容与学术批判“水绕青山”。上善若水。没有水的滋润山则不青,没有山的雄浑水则不灵。山与水的交融使得档案学术创新浮想联翩,争奇斗艳。如水般柔情涵养了档案学人创新求索的聪明智慧,而山的刚毅造就了档案学人为真理而奋斗的坚强性格。绿水环绕青山,在充满善与真的大爱中,兰台人向着真理彼岸勇敢前行。这是档案学术创新的诗情画意。
3.4 档案学术创新:档案学术创新是揭示和描述天地大美的壮举。为建构档案学术创新的社会机制与社会环境,笔者呼吁学术宽容的至善与学术批判的纯真,将看似对立的学术宽容和学术批判有机融合,期盼档案学术创新的满园春色与档案学术的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