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小幅回落 新动力加快成长 一季度国民经济平稳开局(读数·发现经济运行的轨迹)
本报记者 朱剑红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16日 10 版)
制图:李姿阅 |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继续放缓,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都处于近年的低水平,7%的GDP增幅是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国新办的发布会上做了详细解读,并提出,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经济增长的新生动力加快孕育。
国内外环境存在较大下行压力,增速回落在预料之中
2015年,中国经济仍然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据盛来运分析,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从国际层面来看,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之中,经济复苏比较缓慢。“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分化态势比较明显。不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势出现分化,发达国家内部,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国家的走势也出现了明显分化,而且它们的汇率政策也不一样,汇率变动也比较频繁。再加上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一些地缘政治冲突有增无减,这些不确定性加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难度,也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性。世界经济的贸易量复苏动力不足。波罗的海指数3月末只有600点,比年初减少了21.6%。这说明世界整体的贸易,外部需求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出口。”
另一方面,下行压力来自于国内。当前正处在“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增速换挡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相互交织,新动力加快孕育,但新动力的体量还比较小,虽然增速比较快,但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动力的消退带来的影响。所以,经济目前处在新旧动力转接的关键阶段,存在下行压力。
“一季度经济速度的回落应该是在预期之中的。这种回落也很正常,因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增速开始换挡。增速回落一定程度上讲有利于调结构和转方式。”盛来运说。
就业、物价、收入等指标仍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尽管一季度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为何仍然判断为开局平稳?盛来运从三个方面做了分析。
一是尽管一季度的增长速度略有回落,但是主要指标仍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总体在平稳区间。盛来运介绍,GDP增长小幅回落,但7%这个速度在国际范围来讲仍然是比较高的速度,而且在基数比较大的情况下,7%的增量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增长指标没有滑出合理区间。就业情况总体比较稳定,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20万,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另外,3月份CPI上涨1.4%,和2月份持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上低位平稳运行。收入增长相对也比较稳定,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和GDP增长基本同步。
二是尽管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是结构调整在稳步推进,转型升级步伐势头良好。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节能降耗等方面都有积极变化。
产业结构的一个明显变化是:服务业发展仍在加快,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的趋势更趋明显。2013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46.9%,2014年提高到48.2%,今年一季度是51.6%,比重进一步提高。一季度有春节因素,春节长假期有利于服务业发展,所以服务业占比相对比较高。服务业增长快于工业,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带来了中国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
从需求角度来讲,虽然投资增速有效放缓,但消费增长还比较稳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实际增长10.8%,和去年基本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出口这两个需求增速是回落的,但消费增长比较稳健。收入分配结构也在持续改善,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以至于城乡居民的收入倍差在下降。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是2.61,比去年同期缩小0.05。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也是提升的。单位GDP的能耗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6%,去年全年下降4.8%。
三是尽管经济增速小幅回落,但是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动力在加快孕育,中国经济向中高端加快迈进。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快了改革的步伐,特别是继续简政放权,同时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且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正在加快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融合,催生出很多新业态、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经济成分在增长。“首先是新主体在继续增加,有关部门发布的新登记注册企业数,一季度增长38.4%。我们刚刚发布的互联网网上零售额在前几年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一季度增长4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4%,比工业平均增速高5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都是增长50%以上,快递业务量增长46.8%。”
盛来运说:“这是观察中国经济的非常重要的三个维度。总之,尽管一季度经济增速略有回落,但缓中有稳、缓中有进、缓中有新,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改变。”
观察用电量、铁路货运量与工业增加值的匹配,要考虑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最新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8.7亿吨,同比下降约9%,运量重回到5年前的水平。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1—2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5%。针对这两个数据与一季度工业增速的匹配性问题,盛来运做了说明,并表示:“大家在使用数据观察经济走势的时候,要注意结构变化带来的一些影响,尤其是一些弹性的变化、边际变化带来的影响。”
盛来运表示,从历史情况来看,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变动方向与工业用电量和铁路货运量的变动方向应该是一致的。近期来看,包括一季度的情况来看,一季度工业增速比上年四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铁路货运量和工业用电量增速也是回落的,所以变动方向是一致的。这说明二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但是,工业增加值的变动与用电量的变动和铁路货运量的变动不是线性的,不同的经济运行阶段,用电量的弹性是不一样的。在经济上升期,往往是重工业,尤其是一些高耗能的重工业上升速度更快,用电弹性是不断提升的。反过来讲,当经济下行的时候,重工业下滑速度更快,尤其是高耗能的重工业下滑更快。在工业结构中有一个数据,六大高耗能工业增加值占整个工业增加值比重的30%左右,但其用电量占全国工业用电量的60%以上。由于产值占比不一样,影响用电弹性也不一样,经济增速下滑的时候,由于高耗能工业快速回落,造成用电量下滑幅度更大。”
一季度工业用电量的下滑,跟政府多年来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转方式、加快节能技术应用、加快技术创新、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是有关系的。去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8%,今年一季度下降5.6%。节能技术的运用,减少了电力消耗,所以用电量下降幅度更大。
此外,一季度用电量下滑还有非正常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今年3月份全国平均气温5.8摄氏度,比去年同期的4.1摄氏度上升1.7摄氏度,是近50年中的第四个高温,气温升高有利于节约用电。
盛来运还分析了铁路货运量和工业增加值的关系。这几年铁路货运量总趋势是下降的。这和铁路货运所运的产品结构有关系。铁路货运的50%以上是煤,另外还有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但经济下行期对这些原材料需求是下滑的,一定程度上转嫁到铁路货运量上,产生一定的影响。这里还有结构变化的影响,近几年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有一个大调整,以前存在着西煤东运,但现在很多发电厂建在西部,不需要西煤东运。企业进行优化布局以后,工厂就建在原材料所在地,大大减少了原材料的运输。另外,现在交通运输方式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航运也增加了运量。多种运输的分散化也是铁路货运量下降的一个原因,铁路货运量目前在整个货运量的占比不到10%,今年一季度铁路货运量占整个货运量的比重只有9.2%,所以铁路货运量对宏观经济的解释力度是在下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