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县“第一书记”精准扶贫
为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自去年10月,市、县选派的58名第一书记在孟津县贫困村任职以来,他们立足所在村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不看口号看成效,既帮助解决当前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又着眼村里持续长远发展,积极出思路、夯基础、促发展,使所在村走上了健康有序的脱贫路子,赢得贫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记者在数日的采访中,贫困村的许多群众都说,现在的驻村第一书记与我们群众是一条心,他们处处为我们着想,村民致富的积极性高了,党群干群的关系和谐了,日子是越过越有滋有味了。
知民情,力促发展好路子
孟津县白鹤镇王良村是个典型的丘陵浅山区村,受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这个仅有340户人家的小村,贫困户就占有92户,贫困人口多达278名。驻村第一书记朱延涛是河南有限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的干部,为尽快吃透村情民意,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他主动与群众交朋友,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很快和群众打成一片,成为老百姓眼中的“走心”第一书记。
通过多方走访,朱延涛从“强班子、理思路”入手,确定了“因户施策、依规办事、依势发展”的帮扶工作新路子。在具体扶贫过程中,他始终绷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根弦,采取“一组一策、一户一法”的方式,力争让每个扶贫项目都结出硕果。在他的努力下,该村班子强了、村容美了、环境靓了、村民富了。
去年以来,全县58名驻村第一书记累计走访群众9963户,27821人;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438次,征求群众意见1405条,理清发展思路120多个;帮助派驻村举办各类培训班360多次,培训2500多人次,协助村里培养发展党员84人,培养后备干部66人;举办党员培训班80期,培训党员1601人;建立健全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76处。
重民意,产业扶贫激活力
驻小浪底镇李家岭村第一书记秦川,按照“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批群众、帮扶一户家庭、致富一方百姓”的扶贫思路,结合该村种植红薯面积大的实际,筹措资金建起5个现代化育苗大棚,不仅可满足全村2000亩红薯田的幼苗需要,而且可带动5户贫困群众种植大棚蔬菜脱贫致富,带领群众走上红薯产业化致富之路,仅鲜红薯和深加工就可实现经济效益150多万元,人均年增收达500多元。
据悉,去年以来,各驻村第一书记落实扶贫项目67个,新发展产业扶贫项目52个,引进各类资金1825.4万元;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社41个,帮助村集体增收62万元,惠及贫困群众4775人。
解民忧,致富路上架金桥
在精准扶贫中,县民政局派驻白鹤镇学院村的第一书记邢涛,坚持“因户施策、一户多策”,精准制定帮扶计划,分类梯度帮百姓解忧,为特困群众架起了一座座致富金桥。该村村民李怀都老两口年老体弱,常年病痛缠身,大儿子患有精神病丧失劳动能力,二儿子因无一技之长待业在家,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难,是有名的贫困户。
邢涛积极帮他们找准“贫根”,开好“良方”,为其量身定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一是保障兜底缓压力,由镇政府出资送大儿子去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减轻家庭负担;二是落实就业促增收,政府牵头与金彭电动车厂沟通,给二儿子找了个就业岗位,增加家庭收入;三是产业发展保脱贫,政府给他们家送去了30多只鸡,帮助其发展养殖业,实现脱贫致富。
去年以来,全县58名驻村第一书记,先后记录民情日志和帮扶日志2264篇,撰写调研报告89篇,组织“三下乡”活动109次,举办农业技能培训班172次,培训贫困群众3815人;解决信访纠纷案件129个;协调化解民事纠纷223个,解决突出问题98个。
改民生,凝聚民心共致富
横水镇上院村地处该县西部山区,由于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生产模式落后单一,全村975户人家,有贫困户70户。市公交公司派驻第一书记许献方驻村以来,把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作为第一要务。先后协助村里争取资金30多万元,建起了党群服务中心;争取整村推进项目资金70万元,修通村通户道路3.8公里,建文化广场2处;协助盛胜农村合作社争取项目资金30多万元,安排40多名贫困人员就业脱贫。
据了解,去年以来,58名驻村第一书记先后帮助村里新修乡村道路53.9公里;打井28眼,维修水库1个,解决人畜饮水村30个;维修学校9所,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500余件,捐款54.77万元,不仅凝聚了民心,而且带动了大家实现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