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分级诊疗 跑省城看“沙眼”值不值

12.03.2015  12:17

  □特派记者张渝李晓敏王迎节刘江浩文平伟摄影

  核心提示|生病了,是去信誉好的大医院,还是相对弱一些的基层医院?相信很多人会选择前者。可是,像看个沙眼什么的,犯得着奔波几百里,到大医院就诊吗?去大医院,患者感觉上总是更“靠谱”一些,想想“心病”就减轻不少。可推行分级诊疗的相关部门不免头疼,因为分级诊疗的制度设计,就是提出小病家门口看,大病转诊大医院,这种初衷,旨在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让看病更省力、省钱。然而在推进中,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病根”到底在哪儿?

  【现状】奔波两天只为找专家看“沙眼

  3月10日,周二,郑大一附院眼科门诊,95岁的眼科老专家张效房正在坐诊。考虑到老人的身体情况,医院为他实行的是限号:一上午限10个号,蔡云(化名)很幸运地成了十分之一。

  为了挂上这个号,蔡云可是费了周折,因为老家在豫北农村,她头一天晚上便来到了郑州,找一个旅馆住下,第二天天不亮就起床,赶到了医院挂号处等待。

  “您哪儿不舒服?”轮到蔡云时,张效房问。“流泪,眼里面磨得很。”蔡云说。

  一番检查后,张效房说,蔡云患的是沙眼,“用点眼药水就好了。”得知蔡云是从外地赶来,而且为挂号头一天便来郑后,他颇为心疼,“真的没必要这么劳顿,这种病在当地完全能看好。

  这一天,郑大一附院的日门诊量为17404人次。而在今年春节刚过完的第一个周一,该医院的日门诊量曾经突破2万人次。“不管是什么病人,他来找你看病,你不可能不看呀。”对此,郑大一附院相关负责人也很无奈,他说,其实病人越多管理难度越大,他渴盼的是,医院的精力能集中到疑难杂症的治疗上,“常规病多了,医生的精力势必会分散,对科研也不好啊。

  分级诊疗

  首诊在基层 小病在社区 大病在医院 康复回社区

  为啥都想去好医院?

  探因:有医保兜底,人们的看病观念变了

  “郑大一附院之所以成为河南乃至世界最大的‘卫生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老百姓有钱了,而且因为有了医保,看病观念也变了。”昨天,郑州市人社局社会保险中心相关负责人受访时说。

  该负责人介绍,河南从2007年开始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以后,全省居民参保的覆盖面超过95%,基本上是人人都有医疗保险。“政府保障民生的兜底行为,让居民从出生开始就能轻松享受医保待遇。”该负责人说。根据规定,现在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县、市、省级医院报销比例分别为75%、70%和65%,再加上可以二次报销的“大病保险”,看病的花销降下来了,所以人们有病都会去看,而且想去好医院。

  小病非得去大医院?

  观点:这个误区其实耗时耗力又耗钱

  从医70年,张效房有很多体会。关于老百姓总爱往大医院挤的问题,他认为,这是误区,老百姓认为大医院检查设备完善,经验丰富,但忽略了一点,很多常见病基层也完全能解决,去大医院耗时耗力耗钱。

  郑州市人社局社会保险中心相关负责人也认为,不管大病、小病都去大医院看,从百姓的角度来看,他们确实能得到实惠。但从医院导向和资源分配的角度来看,这似乎又不太合理,也意味着我国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现在基层医院很多技术也是很好的,老百姓可能习惯性不信任。”张效房说,这种不信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大医院一些大夫的无端批评也是其中一种。

  “省会大医院的医生要爱护基层医生,不要随便批评县里的医疗不好,更不要在患者面前指责。”张效房说,其实疾病有不同发展阶段,或许,一个病人在县医院里没诊断出来,到大医院诊断出来了,但这未必就说明县医院水平不行,“如果病人一开始来找大医院,当时症状还没表现出来,大医院也未必就一下子能诊断出来”。

  知道不?没有转诊直接去大医院“后果严重

  措施:新农合在报销时会自动降低20%

  目前我省规定,对于未开具转诊证明直接到市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参合患者,新农合在报销时会自动降低20%。同时,对未按规定办理转诊审批手续直接到市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将其当次住院合规自付医疗费用的80%纳入大病二次报销补偿范围。

  此外,我省还对25种常见病实行“定额补偿”,俗称“一口价”。也就是说,患者无论是在乡镇卫生院还是去省级大医院就诊,只要属于定额病种,新农合报销钱数都一样。“这就意味着,老百姓选择的医院越基层,自付的费用就越少。”省卫生厅农卫处处长王耀平举例说,比如剖宫产手术,该病种“一口价”报销标准是1600元,如果患者去乡镇卫生院做,可能根本不用自付了,但患者如果在省、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住院的,其自付部分医疗费用不纳入大病保险报销范围。同样对于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来说,因病情需要转诊转院时,也需要办理相应转诊手续,基金支付比例则变为50%;自行转诊转院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报销。王耀平说,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抑制“小病大治”。

   呼吁

  加大基层医院的财政支持,让医疗人才留得住

  如何从根本上控制“小病大治”,让分级诊疗更合理?郑州市社会保险局有关专家在受访时说:“目前,医院可分为社区、县、市、省四级,每一级都应该有明确分工和主管领域。”究竟如何完善分级医疗,

  政府的引导很重要。百姓之所以不愿意去市级以下医院看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这类医院诊疗水平的不信任。针对此,该专家建议:国家首先要构建完善的合作医疗制度,鼓励省级医生多点执业,多去下一级医疗机构坐诊。另外,更应加大对基层医院的资金扶持力度,一方面完善医疗设备和药品储备,另一方面让基层医院的医疗人才不为生计担忧,愿意留下来。

  【碰撞】建议多个基层卫生机构与一个三级医院“结对子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羚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熊维政:

  熊维政说,同大医院熙熙攘攘的人相比,下面的县医院,尤其是镇医院病人就比较少,导致医疗资源严重分布不均。

  他认为,个中原因与县医院或者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医务人员技术短缺,高层次医务人员短缺,造成了“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因此建立“小病不出县、大病不出市、疑难重症到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分级诊疗格局势在必行。

  “分级诊疗的执行必须在综合性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构建医疗联合体,”熊维政建议,建立多个基层卫生机构与一个三级医院“结对子”的联合方式,编制标准化指南和流程,建立医疗联合体信息平台。

   建议在基层实行全科医生制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花亚伟:

  “分级诊疗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的问题,它的核心在于首诊在基层,而能不能做到这样,关键是首诊医生能不能提供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医疗服务。”花亚伟说。

  他建议,在基层实行全科医生制(什么都能看)。另外,国家应该出台配套措施。比如,为了推动分级诊疗的实施,可利用医保的杠杆作用进行引导、分流,不符合相关条件跨级到大医院看病,可大大降低报销比例标准。花亚伟认为,应该建立完善分级诊疗的具体标准和执行细则、双向诊指南等,明确什么样的标准可以转诊到大医院,什么样的标准可以在基层,也就是说,各级医院的责任和义务都要明晰。

(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