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多名村民因姓苟被人取笑 几经周折集体改姓敬
□记者 韩景玮
核心提示|姓名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不仅是人际交往间的代称,还蕴含着长辈对子女的期许,有人甚至认为它攸关一生的运势等。9月12日,大河报刊出《不随父母姓,幼儿遭遇落户难》一文后,引起多方关注。
随着小学生开学,因孩子重名等原因,更多家长有着为孩子改名的冲动。然而,因改名涉及户籍管理、身份认证等问题,处理程序不当,或许又会发生“怎么证明我妈是我妈”的尴尬。该如何让改名这件私事办得更顺畅?频频改名究竟好不好?9月14日,记者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多方调查。
确有此事
姓氏“怪异”,村民决定集体改姓
不过,在现实中,有人改名、改姓并不那么顺利
“宁可不给孩儿上户口,也不能让他姓苟。”大河报9月12日刊出《不随父母姓,幼儿遭遇落户难》的报道后,这起发生在荥阳的案例,引发关于改名改姓话题的热议。而据了解,此前也是发生在荥阳的另一起改姓案例,因改姓地域不同,结果也不一样。荥阳市城关乡一个名叫雷垌村的小村子里,苟姓是个大姓。但早些年,苟姓族人因姓名和狗谐音,时常被外姓人取笑。
2008年,村里的苟姓村民找出了族谱,证明了苟姓祖上为“敬”,五代十国时期,后晋一“敬”姓大臣因为要避皇帝石敬瑭的名讳,忍痛减“文”改姓为“苟”。为此,村民决定集体改姓,在经历了派出所及上级公安分局严格审批之后,最终村民们成功将苟姓修改为敬姓。雷垌村村民改姓5年后,登封市唐庄乡上百名苟姓村民借鉴他们的做法,也进行了集体改姓。这之后,陕西、甘肃、河北、沈阳、黑龙江等地的很多苟姓人,纷纷认祖归宗,成功改姓“敬”。
而如今在郑州,也有苟姓群众希望改姓为“敬”,但由于种种原因,改姓改得并不顺利。而省高院9月12日的改姓判例发布,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