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他们这样说……

23.07.2023  12:24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责任编辑:李新贺
  •   中新网郑州7月23日电 (杨大勇)如何让文物”起来?让文物“”起来的路径是什么?21日,来自多个地方的博物馆馆长以及相关专家聚首河南博物院,就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让更多文物真正“”起来进行探讨。

    图为“让文物活起来”研讨会现场。杨大勇 摄

      持续热播的《国家宝藏》《唐宫夜宴》等文化节目,走红网络的“考古盲盒”等文创产品,是文物“”起来和让文物“说话”的生动实践。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刘洋说,这些由文物衍生创作的文化产品,无不源自于文物,极大地丰富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提升文化自信的同时,也让我们找到了让文物“”起来和让文物“说话”的有效路径。

      在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看来,让文物“”起来,是国际博物馆界最近几十年发展趋势的一个中国化表达,也可以理解为博物馆呼应了社会发展需求,呼应了民众需求。

      刘曙光认为,让文物“”起来,除一些具体的实践外,还需思考一个话语体系问题。要围绕新时代文物保护方针,思考怎么样让文物“”起来。他说,让文物“”起来的基本路径是,紧紧围绕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优秀文化海外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等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博物馆与考古学相互赋能,借力数字化。

    图为中国大鼓表演。杨大勇 摄

      “以藏品管理为中心,以业务支撑流程为主线,通过将实体藏品数字化和业务流程信息化相融合,实现藏品征集、藏品入馆、展览等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和藏品数字化保存。”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主任乔云飞说,要同时与馆内现有管理业务深度结合,全过程数字汇集,实现博物馆数字资源互联互通、信息共建、资源共享,满足藏品保护、科研、展览、教育、传播等工作需求,全面提高博物馆工作效率,让文物真正“”起来。

    图为“考古盲盒”体验考古现场。杨大勇 摄

      山东博物馆馆长刘延常介绍,山东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提出“活化文物资源,赋能文旅研学”工作目标,致力于文旅与教育跨界融合的相关课题研究,形成了以馆藏资源为中心,以馆校合作和跨界融合为两翼的山东博物馆研学教育推广模式。

      文物大省河南近年来深挖文物资源,推出一些文化节目和文创产品,让河南文物不断“出圈”。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以“聚合与驱动”为关键词,从教育转型、古乐展演、文化创意、传播推广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河南博物院近年来的理念探索与实践做法。

      “让历史发声,让文物‘活’起来、展览‘动’起来,观众不仅能看历史变迁,还能聆听历史回响。目前,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已复原、复制包括贾湖骨笛在内的各类音乐文物300余件套,并依托音乐考古学家的研究,根据历代乐谱、文献和民间音乐遗产,编译、创作了100余首华夏古乐。”马萧林说,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演出足迹已遍及美国、韩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古代音乐这一“大音希声”的艺术形式开展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向世界传递着华夏先民的情感脉动。

      马萧林还介绍,河南博物院还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交流形式,不断提升中原文化传播力,多次策划举办或外出参加文创展,“非遗来潮”系列代表作品今年6月初前往法国参展,受到观众的高度赞赏,展示了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完)